展开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阅读教学主要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情境,同时在老师声情并茂的引导下,使学生有深入探究的激情和动力。在阅读中充分让学生抓住人物特点,通过重点语段和词语的赏析,使学生在美文妙律中自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情境 感悟 积累 提高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它是与听,说,写并立的。它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意蕴优美的课文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美感,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准确,具体的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筛选处理信息、识记课文的中心思想的能力。

1.动静的有效结合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新课改十分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因为一定的阅读教学情境,可把作品中的文字还原成精彩画面,从而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感染的同时,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

1.1 情景交融 获取信息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认知心理的显著特点是,直观形象的东西易于吸引他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展现具体的形象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海上日出》一课,要让学生体会到太阳从未出——慢慢出来——全部出来的整个过程的壮观景象,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看一段描绘海上日出的录像,广阔的大海、耀眼的红日,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需要的情感意境中,此时让学生再读课文,带着一种熟悉的感觉,学生的喜爱之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1.2 情感激发 筛选信息

赞可夫认为:"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所以只有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时,才能"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如教学《我的战友黄继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影视资料,了解当时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世界人民所犯下的的滔天罪行以及我中朝人民的顽强抗争;搜集黄继光的生平,了解他的其他事迹。课堂上再配以教师饱含激情的讲述和朗读, 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抗敌军民的崇敬之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必将更为深刻。

2.教会学生如何理解阅读的目的

2.1 读思结合 领会文章主旨

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读思结合,并且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教学《挑山工》一课时,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挑山工为什么能把货物挑到山顶呢,他的动力来源于哪?"由此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深入挖掘,体会到我们要想把事情做好就应该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努力专心地付诸于行动

2.2 换位思考 体会人物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适时地以文中角色的身份去思考、去体验,这时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他们对课文的领悟。如教学《狼和小羊》《李大钊》等课文时,可指导学生分析课文角色特点,进而以文中角色的身份进行换位思考,最后再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达到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的目的。

3.大力提倡开创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方位的、有创意的阅读。

3.1 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

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我们要注意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水平上一定存在着差异。课堂上,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展开个性化阅读。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阅读,自由思考,自由探索的时间。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小女孩生活实际是那么悲惨和不幸,但最后却面带微笑死去,"微笑"不如"苦笑"这个词恰当。虽然这个学生未能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但他能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就应先予以肯定和鼓励,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微笑"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揭露的社会现实。

3.2 合作交流 有利于文史知识的积累和语文知识的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并引导他们进行交流阅读体会,展开个性化讨论,达到启发学生个性思维,提高阅读素养的目的。如教学《将相和》,有学生提出,既然蔺相如的智慧超过廉颇,而且官职也不比他低,为什么每次见到廉颇还要绕道而行呢?他有什么用意?结合现实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共识:原来蔺相如不想让赵国两个关键人物不和,使秦国轻易达到消灭赵国的目的。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小标题"将相和"一词的真正理解,而且思维也得以充分拓展,阅读效果也达到最佳。

4.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咬文嚼字,体会语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所以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恰当运用语言的。

4.1 抓住重点词语,精读细品

对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其深刻含义的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是比较多的。如《一夜的工作》一课,"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就应引导学生抓住"又"字来深入体会理解。

4.2 抓住重点语段,精读细品

选取课文中着重体系,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对学生有强烈的情感熏陶作用,教师要抓住这样的重点段落来与学生共同赏析。如《草原》中描写草原景色和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段落;《草船借箭》中介绍诸葛亮在草船中悠闲喝酒的段落;《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英勇战斗,慷慨就义的段落等。这些重点段落感染力极强。学生通过精读感悟,利于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作者写作手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阅读教学观,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为主线,注重情感熏陶,引发自由感悟,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晓群.浅析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2

[2] 熊银祥.浅谈小学语文互动式阅读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09,04.

[3] 张冬梅.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04.

[4] 吴小嵘.赏析语言细品味,阅读感悟现真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与语言品味[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xuelw/2584.html


    上一篇:从教学“三部曲”分析实施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加强聋校语言教育的几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