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新取向(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经济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二)要以政企分离作为改革的关键,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政企合一的状况。其中的难点是考虑和妥善处理好企业改制后的现有在岗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安置的问题。人员安置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保障机制没有完全确立的时候,应尽量处理好人员问题,降低改革成本,减少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中的阻力。

(三)要以竞争作为改革的主题,通过引进竞争机制,并把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作为政府调控的目标导向。通过引入监管条件下的市场竞争,达成降低成本和提高市政服务质量的目标。要积极探索收费和价格制度改革(特别是污水、垃圾处理收费)以及市政公用事业成本监管机制,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形成部门协调、权责明确、分工负责的经济监管机制。此外政府要重视市场准入和退出、服务质量、安全及普遍服务等监管机制的建设。

(四)要将推行股份制作为城市市政公用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股份制改革中要正确认识政府的退出。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发展要求实现投资多元化,但其收益结构特征决定了政府不可能从公用市场化的投资主体中退出,政府是水业公益性、引导性、补贴性投资的主体,不能将其责任转嫁给公众,也不能单纯为了招商引资而以牺牲国家利益,牺牲者的公共利益为代价。发展规划引导机制。科学前瞻的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规划是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指针。

总之, 激励与约束对称的政府管制机制。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操作层面的机制,努力营造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和城市公用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的环境。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和分步战略,并将市场化改革作为实现发展战略的根本举措。同时,制定配套的行业发展规划,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依法将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推向纵深,引导城市公用事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D.菲尼.制度安排的需求与供给[M].王翼龙泽.商务印书馆,2001.

[2]郭庆旺,吕冰洋,何乘才.我国的财政赤字\"过大\"吗?[J].财贸经济,2003,(8).

[3]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计划政策研究中心.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化总理调研报告[N].《中国环境报,2003-01-29, 2003-03-1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1083.html


上一篇: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下一篇:浅议生物类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