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金融核心期刊供应链金融行业潜力度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6-01-09   |  所属分类:金融: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金融核心期刊发表了供应链金融行业潜力度量研究,为了探究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潜力,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供应链金融行业应用潜力度量模型,定量分析供应链金融在各行业的应用潜力,为我国银行和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给出参考建议。
 

金融核心期刊

〔摘要〕供应链金融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是由银行主导,大多数企业对于供应链金融还比较陌生,对于其自身所在行业的应用潜力大小也不明确。本文运用行业集中度和行业现金循环周期两个指标,构建供应链金融行业应用潜力度量模型,计算出各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应用潜力值,并进行排序分析,为银行和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指导建议。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供应链金融应用潜力较大。

关键词:金融核心期刊,供应链金融,行业应用潜力,行业集中度,现金循环周期

引言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21世纪初期,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供应链金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早,Klapper(2004)[1]对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进行研究,对他们采用的存货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存货融资模式的基本运作原理。Fellen等(2009)[2]探讨了全球信贷紧缩对供应链财务系统资金链断裂的影响,指出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对优化供应链财务管理需求的增强,致力于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的金融服务随之产生,即供应链金融。Hofmann(2005)[3]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在向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它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以其为切入点,通过对核心企业这一优秀关联方的责任捆绑和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同时向供应链中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针对整条供应链的金融服务。国内有关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研究始于2007年,是从物流金融演变过来的。罗齐和朱道立(2001)[4]首次提出了“融通仓”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框架及其相应的运作模式。随后邹小秡和唐元琦(2004)[5]在“融通仓”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物流金融的定义,即对物流产业的整个运营过程进行管理,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业务,安排和协调物流领域中资金的流动,使得管理更加有效。阎俊宏和许祥秦(2007)[6]提出: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就是由供应链中占主导的核心企业“1”出发,将服务扩展到其配套企业“N”的一种业务模式。尽管国内不少金融机构早就涉足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量也稳步增长,但有关供应链金融的行业应用潜力及其带来实际收益方面的定量研究很少,现有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大多为定性研究[7-9]。

1我国供应链金融的行业应用现状

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主体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来提供相应的全套融资服务,其核心思想是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的同时也为自身创造盈利。由于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由银行主导,因此本文从银行角度分析阐述供应链金融的行业应用现状。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供应链是一条信用链,链上各节点的信用水平不但相差很大,而且相互影响。而供应链金融服务就是将核心企业良好的信用级别延伸到整条供应链上,对供应链整体重新进行信用评估,将外部资金按需合理分配,从而将融资服务延伸到其他节点企业,以维护供应链的稳定。国内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会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重点选择市场需求稳定、行业容量广阔、交易金额巨大、交易方式规范、生产经营稳定、集群效应较好、与银行合作程度较高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利于银行进行纵向深入拓展。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各行业的特点、发展前景以及产业链的状况来估算各行业的信用级别,从而大致归纳应当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行业为:(1)在资源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的行业,如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类行业。这些行业中的企业通常拥有相当雄厚的营运资金,且由于其自然资源独占性优势使得整个行业的信用水平较高,不确定性风险较小。(2)已经形成规模经营的,资金技术壁垒较高的,外来竞争者不易进入的行业,如钢铁、机械制造、汽车、建材等。这些行业有着多年经营基础、强大的产业链,并与较多的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形成了共存的链条关系。总的来说,根据各大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情况可以看出,钢铁、汽车、能源三大行业是供应链金融重点发展行业,并且已初具规模,银行在这三大行业中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2我国供应链金融的行业需求现状

银行在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同时虽然会考虑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但主要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于那些有很大融资需求但信用资质不能满足条件的企业一般选择视而不见。因此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行业应用现状并不能完整体现我国供应链金融的行业需求现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提供的是一种供应链财务管理方案,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进行优化来改善各节点的融资状况,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因此各行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取决于行业中企业的供应链状况和它们的资金改善需求。国外供应链金融起步比我国早,发展也更为成熟,已有一些基于企业运营数据的调研结果。美国最大的调研公司Aberdeen集团[10]在其2007年的一份供应链金融标准调查报告中指出,能够通过供应链金融应用带来显著收益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制造业、电子业、食品饮料业以及制药业。国内供应链金融尚处于发展初期,有关调研数据相对较少,但许多企业基于自身的社会经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适用行业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文献[11]对数百家企业的财务总监进行了询问,受访的财务总监们普遍认为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最适合采用供应链金融,其次商场超市(即零售业)、钢铁、化工和石油行业也较合适。此外,他们指出希望金融机构能够开发出与各行业实际运作流程特点相匹配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综上,根据国内外的调研结果可知,企业视角下我国对于供应链金融需求较大的几个行业集中在制造业(汽车、食品、饮料、电子产品、制药)、批发零售业。由于供应链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以上几个行业中的企业已逐渐认识到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价值,但仍有部分企业并未意识到供应链金融可以为其带来可观利益。为了让企业充分了解到自身所在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应用潜力大小,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来,以下将从理论角度定量地分析供应链金融的行业应用潜力,为我国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提供理论依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ronglw/16824.html


上一篇:金融论文投稿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
下一篇:金融论文投稿革命老区工业化、城乡差距与金融发展相关关系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