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砌体房屋建筑裂缝原因及其预防手段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机械: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房屋建筑裂缝是砌体房屋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它的存在不同程度降低了砌体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围绕裂缝产生的原因做出切实可行的、相应的控制措施是目前工程、建筑行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试从裂缝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砌体裂缝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两个层面分析了砌体房屋建筑裂缝原因及其预防手段。

关键词:砌体房屋 建筑裂缝 原因 预防手段

前言:砖砌体结构是当前我国许多城镇多层住宅建筑广泛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 并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仍然会长期使用。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多方面的原因, 砌体结构的墙体会产生不同形式的裂缝, 主要有沉降裂缝、温度裂缝、干缩裂缝等。它们的存在不仅影响建筑物美观,还会造成房屋渗漏, 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及其人们群众财产生命安全。同时,裂缝的发生与发展还是大事故的先兆, 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实际情况, 仔细分析, 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1.裂缝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1.1 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砌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砌体上, 如八字型裂缝、水平裂缝、水平包角裂缝和垂直裂缝等。

1.2 干缩裂缝

施工过程中, 将不同出厂日期干密度不同的砌块或不同强度等级的砌块混砌于同一道墙上, 造成含水率较高的块体收缩变形较大; 反之收缩变形较小, 这种不均匀变形会使墙中部产生不规则裂缝。干缩后材料受湿仍会膨胀, 脱水后会再次干缩变形, 但其干缩率减小, 约为首次的80%左右, 这类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较严重。

1.3 沉降裂缝

工程施工中, 由于不进行地基处理, 或地基处理不当, 人为地造成地基变形, 引起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形成砌体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砌体裂缝主要有斜裂缝、窗间墙裂缝、房屋底层窗下墙竖直裂缝等。

1.4 其它裂缝

对非烧结类块体, 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 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 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2.砌体裂缝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我们必须从原材料、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几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 以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

2.1 原材料方面

( 1 )提高砂浆强度, 保证砌筑质量。

( 2 )严格控制含水率, 含水率控制在7% ~ 10%之间。

( 3 )选用材料应考虑对结构后期收缩的影响。

2.2 设计方面

( 1 )应重视屋面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 屋面保温隔热层传热系数。

( 2 )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 或留置伸缩缝, 或在屋面与砖墙间设置滑动面, 以减少屋面伸缩对墙体的影响。

( 3 )将屋盖、楼盖、墙体或其他有关大构件断开, 形成若干较小的单元, 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和收缩产生的拉力大大减小, 从而防止裂缝的出现。

( 4 )在易开裂处设置水平钢筋承受拉力。

( 5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 6 )减轻结构自重。

( 7 )设置封闭圈梁和构造柱, 特别是增强顶层和底层圈梁、合理布置纵横墙、采用整体性好、刚度大的基础形式等。

( 8 )建筑物的体型力求简单。

( 9 )在建筑物平面转折处、建筑高度荷载突变处、结构类型不同处以及地基土软硬交界处设置沉降缝。

2.3 施工方面

( 1 )对立面高低悬殊, 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 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

( 2 )观测裂缝发展的速度、部位、程度, 决定是表面处理还是上部加固。

( 3 )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应力, 改变基础地面尺寸, 使不同荷载的基础沉降量接近。

( 4 )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 但在该部位宜做成假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 5 )提高砌体施工质量, 保证砌体的抗剪强度, 不得干砖上墙, 要组砌正确, 按规定留槎, 砂浆饱满, 以增强墙体的整体性。

( 6 )楼板中管线布置应按设计的规定执行, 同类管线交叉布线处宜采用线盒。

( 7 )控制施工操作, 不盲目赶工, 杜绝过早上人、上荷载和过早拆模。

2.4 管理方面

( 1 )设计单位自编的楼板程序、套用的楼(屋)面板内力、配筋图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 2 )监理单位应加强建筑材料、施工全过程监理, 确保旁站监理到位。

( 3 )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交付使用前, 应采取通风保湿措施, 防止温差和干缩引起裂缝。

( 4 )工程竣工后2 ~ 3 年内, 建设单位应定期进行检查。

结束结: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变, 影响因素之多, 控制难度之大, 但是总体上不外乎以上几种类型。只要我们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 从设计、选材和施工都加强管理, 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范, 就能大大减少墙体裂缝产生, 或将裂缝数量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安全系数。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 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不断积累房屋建筑的经验, 进而进行技术创新, 开发新型建筑材料且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xielw/3209.html


上一篇:试论地下室现浇混凝土外墙柱裂缝问题
下一篇:刍议建筑节能新材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