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论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机械: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规范保证\"强柱弱梁\"的措施是对柱端弯矩乘以放大系数,强柱弱梁就是要保证在梁上先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柱子上先出现,因此,要柱子的承载力要大于梁的承载力,规范里就是根据各种抗震等级规定了各种各样的柱端弯矩放大系数来实现它的,与梁柱线刚度比并无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柱的配筋来做到强柱弱梁的要求,但要适当控制其可能对柱端内力调整造成的影响。

4、关于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 B50010-2002)第10.1.9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 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河北省地方技术措施中也有对于屋面板板面负筋宜通长布置的说法。对于规范中所提\"温度收缩应力较大区域\"这一条设计人员的理解又会产生出入。工程中什么区域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仅是板跨较大还是屋面板等这些外露构件为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这其实是一个难题。不过,根据工程经验来说,一般认为对于一般结构形式规则且较短的建筑,我们可以在各楼面边跨及屋面层设置相应的温度应力钢筋,而对于超长结构,则建议在超长结构的长向均应设置双层钢筋或设后浇带来处理。其余部位则可因人而异但不必过于强调。

5、结束语

对于结构设计人员来说,先应对其设计计算的软件功能有确切的了解,再选取切合实际情况参数和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的计算方法,通过合理控制各项指标,认真仔细比对结构方案和分析相应计算结果进行正确的判别。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 CAD工程部《PKPM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及《SATWEE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CP].

[2] 唐世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智能CAD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Z]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xielw/3233.html


上一篇:有关岩土工程勘察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有关地质勘查的铅锌矿找矿技术原则与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