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矿业: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4).钢筋笼上浮

原因: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钢筋笼仅1m左右距离时,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或由于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控制措施: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5)断桩与夹泥层

原因:

1)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混凝土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混凝土,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混凝土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

2)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和断桩的原因。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振击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或因泥浆过稠,如果估算或测混凝土困难,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混凝土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混凝土面,也就产生提漏,引起断桩。

3)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造成混凝土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

4)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混凝土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控制措施:

1)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

2)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混凝土时尽量积累大量混凝土,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或快速连续浇注,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

3)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四、结束语

桩基础工程是一种隐蔽工程,同时又是托起高楼大厦、长桥巨港的基础工程,直接维系着整个工程的安危和正常使用。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强制控制内容之一,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防为主加上有效的管理,对桩基础各个工程环节充分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桩基础工程的质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kuangyelw/4257.html


上一篇:浅析煤炭开采加工中的技术问题
下一篇:软土地区复杂基坑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