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精准扶贫重在因户制宜

发布时间:2019-02-12   |  所属分类:劳动社保: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015年“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正式贯彻实施后,国家通过各种举措带动贫困人口奋力脱贫,“精准扶贫”实施三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让贫困群众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本文通过对扶贫对象的调查研究,了解扶贫对象在脱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得出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必须“因户制宜”,扶到点上、根上。

中国社会保障

  《中国社会保障》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中国社会保障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4024/F,国际刊号:ISSN1008-4304。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社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办,本刊为月刊,开本: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China Social Security,出版地:北京市。

  “精准扶贫”正式贯彻实施已过三年,为了了解扶贫对象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的具体生活状况。因此,通过实地查看和访谈的方式对精准扶贫对象开展了调研。总的来看,扶贫对象生活相比之前有所提升,但是真正实现脱贫还需要国家、社会和扶贫对象自身形成合力,因户制宜,扶到点上、根上。

  一、扶贫对象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研走访了江西省丰城市丽村镇和湖塘乡的部分扶贫对象,调研的扶贫对象家庭成员构成都比较特殊,各有其特点,但是他们其中有一个共性:家庭劳动力不足。这里以5户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为例,这5户扶贫对象中,有的是家庭小孩多,父母亲精神出现问题,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单身残疾人,有的是年迈行动不便。归结起来这5户扶贫对象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属于弱势群体,出现残疾,丧失劳动力。

  这5户当中,其中一户单身,50余岁,有一手木匠手艺,但却是聋哑人,生活能力自理,没有存款。其中一户年纪72岁,老伴60多岁,体力活几乎干不动,老伴是聋子,沟通存在问题;另一户5口人,3个小孩,女主人外出打工,男主人前几年出现车祸伤到头部,智力出现问题;另外一户男主人腿部行动不便,女主人患有精神病;还有一户父亲在外打工,家中2小孩跟奶奶。从这5户扶贫对象的家庭基本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属于家庭成员构成比较特殊,大部分属于特殊群体,家庭主要劳动力丧失。

  二、扶贫对象在脱贫中遇见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从调查当中发现,扶贫干部都十分的关心这些扶贫对象,对他们的家庭状态了解的十分的清楚,可以随时喊出家庭成员姓名,介绍其家庭状况。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扶贫对象们的生活得到来了很大的改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他们实现脱贫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新建住房问题

  在访谈当中获知他们目前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新建住房问题,这5户扶贫对象的脱贫时间都是在2018年,其中2户在政策的扶持下已经新建了住房,还有3户特别的关心新建住房问题,他们目前所住的住房都是瓦房,走进去特别的阴冷,特别是对于72岁那家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冬季特别难熬。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对于精准扶贫对象新建住房有2中模式,一种是自己新建政府补贴,产权归自己;一种是纯政府新建,产权归集体。其中有子女的偏向于自己新建政府补贴这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又让他们焦虑,焦虑的是补贴款不够建好住房,必须要自己贴钱进去,这样一贴钱进去建住房,基本上他们又要负债,还是处在贫困中。而第二种模式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讲在伦理上很难接受。针对新建住房问题他们陷入两难选择当中。

  (二)家庭收支管理问题

  调查当中的5户扶贫对象整体而言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生活质量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总的来看,其家庭面貌并没有新的突破,就如单身的聋哑人,他个人十分的勤劳,特别能吃苦,但是日常的买卖交易当中不能准确的获悉市场价格,以致于经常的吃亏,家庭收支管理基本上随意而为;再如72岁的大爷那家,他本人年纪大了,他老伴管理家庭收支,老伴失聪,基本上消费也是随意而为;还有一户男主腿部行动不便,女主精神有问题,收支也是随意而为;这几户扶贫对象一方面由于劳动力丧失,没有经济来源,另一方面是不善于管理家庭收支。

  (三)乡里乡村相处问题

  在当地群众的沟通交流中获悉,扶贫对象在乡里乡村的相处当中并不是很愉快,调查中发现他们在村里不受村民欢迎。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他们大部分是残疾人,语言沟通不畅、行动不便,很少与他人沟通;另一方面他们的个性都特别的突出,与村民们相处并不是很融洽,有的过于强势,不讲道理,有的过于蛮横,欺善怕恶,有的过于懦弱,不敢言语。乡里乡亲们难以适应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往往避而远之,遇事村民们不是很乐意帮助。

  三、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调查的这5户扶贫对象都是需输血型家庭。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家庭生存创收遇见障碍。就如单身的聋哑人,他本人是木工,如果作为正常人是有不错的收入的,但是他所做出来的工艺拿到市场上基本上销售都是低价给他人,基本上赚不到钱,甚至赔本,对于他这种情况需要设定一个专门的收购机构给予合理的价格,改善其生活。再如72岁的老大爷家,他老伴能够织出一双双好鞋子,她织出的鞋子基本上放满了衣柜,没有拿去出售,如果有对口的收购机构对于他们而言是可以有很大创收的。再看,孩子比较多的那家,家庭收支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没有人带的问题,这个家庭男主人智力出现问题,主要担子在女主人身上,女主人外出务工,基本上家里孩子没有照看,他们家最大的问题就是就近就业问题,对于他们家可以就近合理安排就业就能解决他们家最大的问题。再看,另外一家,家庭里2人一个腿部行动不便,一个精神有问题,对于这个家庭能够有在家能创收的模式就能解决问题,还有一家是独自抚养子女的问题,也是就近就业问题。

  (二)开展扶贫对象的家庭收支管理的培训工作

  从所调研的情况来看,扶贫对象不善于对家庭收支进行管理,这也是影响他们脱贫的重要因素,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要实现脱贫,要奔向小康,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合理的家庭收支。因此,国家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方案,对扶贫对象开展针对家庭收支管理的培训工作,增强他们参与市场交易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家庭收支管理能力,从而实现脱贫。

  (三)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

  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仅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统一战线”,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从所调查的5户扶贫对象来看他,他们都是有可能实现自我脱贫的,关键是要社会提供相应的机会,给予他们能够适合于自身的工作。倘若能够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统一战线”,便能集聚力量,创造更多条件改善生活,实现全面小康。

  (四) 加强宣传引导,切实转变群众观念

  一是要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让群众明白“为什么扶”、“扶什么”、“怎么扶”,引导群众帮助扶贫对象脱贫,让扶贫对象重拾脱贫致富的信心,树立人穷志不穷的决心。二是树立脱贫典型。对已经脱贫,走向致富的原有贫困对象自觉站出来支招出力,引导和鼓励扶贫对象自觉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凝聚力量,积极投入到生产当中去,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引导扶贫对象自立脱贫

  要实现脱贫,靠国家和社会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性的因素还在于扶贫对象其自身,在脱贫路上要积极的引导扶贫对象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内生动力,发扬自立更生精神。因为只有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其内生动力,自力更生,才能彻底改变现状,改变命运,实现长远发展,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进入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说过:“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在实现梦想的路上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因此,在实现脱贫的路上需要扶贫对象自身有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有自立脱贫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04/c64094- 23421342-8.html.2013-11-04.

  [2]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22/c64094-26428249.html.2015-01-2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aodongshebaolw/20041.html


    上一篇:我国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如何履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