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中医药职称论文发表浅谈中医药辅助治疗肺结核临床研究(2)

发布时间:2014-01-11   |  所属分类:临床医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中药外治

  中药常为内服外治合用,配合西药抗结核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在西医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给予隔蒜灸治疗复治肺结核,能提高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改善临床症状[23],同时可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和干扰素γ水平,加强巨噬细胞在细胞免疫防御机制中的作用,与抗结核药物产生协同作用[24]。宿成君[25]采用宗张氏之法研制的抗痨保肺丸、金蟾膏内服外治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其中,以抗痨保肺丸治疗;如遇长期发热者配合青蒿鳖甲汤;如属顽固性肺结核或空洞,配合外敷金蟾膏。实践证明,中药能抑制结核杆菌,促使病灶吸收,迅速修复损害组织和肺空洞。朱良春在20世纪70年代宗张锡纯之法创制的“保肺丸”、“地榆稚草汤”、“肺痨膏”内服外治,汤丸互补,数法联合,疗效卓著,将中医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研究推进一步,证明中药确能抑制结核杆菌,促使病灶吸收,迅速修复损害组织和肺空洞[26]。潘洪秋等[27]及周新凤等[28]均利用复治方案加中药外治膏外敷、红外线照射及中草药内服,治疗久治不愈的空洞型肺结核,可明显缩短空洞关闭时间、痰菌阴转时间及速度,且能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具双向调节作用,对于不规则用药和进行局部治疗遗留的多年未关闭的肺结核空洞,有很好的疗效。

  4结语

  在肺结核的防治中,中医药通过不同途径给药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能够提高痰菌阴转率、缩短空洞闭合时间等,故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以提高疗效。但是,不同的用药途径并不是有效防治肺结核的主要手段,中医药辅助治疗肺结核的关键还在于中药的抗结核以及对患者机体的调理作用。因此,今后中医药辅助治疗肺结核的重要方向将是进一步规范治疗方案,明确统一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制订科学、客观、严格、合理而实用的诊疗方案并加以普及推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inchuangyixuelw/7044.html


上一篇:临床医学评职论文浅谈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10例抢救体会
下一篇:临床医学论文发表浅谈糖尿病在临床医学中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