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文史艺术职称范文简述唐代燕赵地区的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4-02-08   |  所属分类:历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关键词:文史艺术职称范文,核心期刊发表,唐代燕赵地区,社会发展,文学影响

  燕赵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远古时期,就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聚居之地。自原始社会开始,这里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史记》记载,黄帝和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阪泉和涿鹿在今河北北部。

  春秋战国时期,燕、赵成为独立的诸侯国,《诗经》有反映河北地区风土人情的篇章,《邶风》、《卫风》等。

  汉乐府的燕赵民歌有《战城南》、《上邪》、《有所思》、《陌上桑》、《饮马长城窟》、《孤儿行》等。燕赵之地,山高水长,东临渤海,西拥太行,西北燕山环绕,以黄河、海河、滦河为主干,二百多条河流纵横交织。

  唐代贞元元年,全国划分了十个行政区划,即“十道”,河北道居其一,开元二十一年,全国划分为十五个道,河北道依旧存在,辖境含今北京地区、河北省、辽宁省大部分,还包括河南、山东的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下辖二十九个州,一个都护府,七十四个县。总唐一代,河北道先后共曾置州68个,置县248个。各州存在时间不同,有的是在唐初平定河北义军和割据势力过程中临时设置的,存在时间一般在三到六年,有的是唐后新设置的州,是常设之州,大多数终唐一代都存在。这一地区在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常设州有:怀州、卫州、相州、洺州、魏州、贝州、德州、沧州、瀛州、邢州、赵州、恒州、易州、幽州。贞观年间,突厥降众被安置在幽州一带,今河北北部。武则天时期,契丹南犯,696年三次发兵河北,开元年间,张说、张九龄在河北开荒屯田,河朔一带成为北方各民族汇聚之地,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融合得到加强。

  天宝时期,河北道的农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了唐朝全国的粮仓,最富庶的地方。河北粮食产量为全国的五分之一,相当于义仓相当于关内、河东、陇右诸道之和,常平仓相当于关内、河东、陇右、剑南、淮南诸道之和。据《唐会要》记载河北“租庸,充满左藏,财宝由积,不可胜计。”

  南北朝时期,华北平原是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的物资供给地。隋统一以后,在河北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免租调,鼓励农耕。河北农业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时间,“幽蓟桑叶暗川原”。

  隋朝永济渠的开通,为唐代河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08年,河北百万之众开凿永济渠,引自河南陟县沁水,直通幽州蓟城,流经内黄、魏州、临清、贝州、东光等农业发达地区,纵贯河北全境。

  唐太宗、高宗在唐朝初年就兴修水利工程多处,开元十年722年,张说到河北赴任,向玄宗上书《请置屯田表》,主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河北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便开始了。

  主要是在前代沟渠的两旁修建纵横的沟渠,境内各州的城镇周围绿水环绕,相州、魏州、洺州、贝州、卫州、恒州、赵州、冀州、莫州、瀛洲、蓟州、沧州、营州、幽州各州都在前代沟渠的基础上开凿新渠,灌溉了万顷良田。

  以相州为例,相州下辖今河北南部成安、广平和魏县,河南安阳、汤阴、林县、内黄和濮阳等地。以漳水、洹水为源兴修了高平渠、万金渠、利物渠、菊花渠、金风渠,灌溉农田十万亩。百余起河渠所构成的庞大的灌溉系统,极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华北平原是着名的蚕棉之乡,以定州博陵郡为代表,他们的丝织品分工细、花样品种多,有细绫、瑞绫、两窼绫、二色绫、熟绵绫等,绢分为八等,布分为九等。河北各州向中央交纳的岁贡以丝、绢、棉为主。

  今河北邢台的内丘、临城都有唐代邢窑的遗址,邢窑是着名的珍品,细腻白润,唐代邢窑种类繁多,有青瓷、黑釉、黄釉、酱瓷和三彩陶俑等。河北矿产资源丰富,铁、铜储量丰富,据《新唐书 地理志》记载,九县都发现铁矿。

  定州的冶铜炉每炉可用去铜矿二万一千二百二十斤。矿产丰富是手工业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幽州的铸铁业和沧州的制盐业在唐代也很着名。河北的枣和栗子产量高,品质好,枣强县就是因为枣木强盛而命名。定州安国的药材生产延续至今,有人参、麝香、蛇胆、之母。[1]

  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深刻影响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影响到文学品格的形成,在文学史上,各地域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氏三人和陶谢分别代表了北南文学的特色,曹操《观苍海》、曹丕《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贯穿其间的是慷慨悲凉,健笔纵横的所谓“建安风骨”;而陶渊明虽有“刑天舞干戈,猛志固常在”,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是主导。谢灵运也是有济世的冲动,但实际上吟唱的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山水生涯,陶谢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派。陶谢与三曹思想上一出世一入世,风格上一冲淡一慷慨。

  巴蜀文化是南方文化重要的一支,天府之国,内有峨嵋之秀、青城之幽,外有蜀道之险,峡江之峻。自古至今孕育了许多大家,如:司马相如、扬雄、苏轼、郭沫若、巴金等。在唐代李白天马行空、狂放不羁的作人作文的风格与巴蜀文化的熏陶是不可分割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ishilw/7113.html


上一篇:历史文学职称论文发表浅谈古代少林拳的历史发展
下一篇:历史论文发表简述文化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