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历史文化论文发表浅论华夏民族的百家姓氏的发展(2)

发布时间:2014-02-24   |  所属分类:历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八、第、第一、第二……第八等序号姓氏的来历

  姓氏中除了“第”姓之外,还有第一、第二直到第八等表示序号的复姓,这些姓氏的郡望都在陇西。它门的来历值得一提。

  刘邦建立西汉,齐国田氏贵族(田横)归附最晚,他怕这些贵族在山东再滋事作乱,就把他们统统迁往关中地区,便于监督和管理。迁徙时由于族系庞大,支庶众多,就把他们编成八部分,分批行动。后来田氏不少就以自己所在的编号作为姓氏。于是出现了第一、第二、第五到第八等复姓。现在姓氏书中有记载的还有,如:东汉时有司空第五伦,唐代宰相第五琦,唐玄宗时有中尉第二从直,元代有学者第五居仁,现在电视节目七频道有主持人第七修。这些复姓中,也有人后来改为单姓第的。

  九、以事取姓或以声取姓

  因为某个事件,而取姓氏,古代也有,例如窦姓,源出于姬姓,夏朝时帝王相即位不久,被叛臣寒浞杀死。王后带着身孕中从后墙挖洞逃回娘家。后来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后,联合诸侯又恢复了夏朝统治。为纪念母亲从洞中逃出,少康便让自己的小儿子龙改为窦姓。洪姓,为共工氏之后,共工氏上古时因治水有功,被封为水神。后来他与帝颛顼争天下。大禹时又因作乱被放逐到江南。共工氏的后人为纪念祖先作过水神,在共旁加水,成为洪姓。

  十、外国及少数民族汉化后的姓氏

  有一些姓氏,如呼延、沙陀、叱干、尉迟、贺兰、宇文、屋引、步鹿根、步六孤等,这些姓氏,都是少数民族入住中原,逐步汉化,姓氏也随了汉人习惯,固定下来。大多是复姓和三字姓。还有少量的四字姓和五字姓。例如呼延,原来是北方匈奴族的一个部落名,进入中原之后,把族名作为姓氏。沙陀,原是西方少数民族的国名,进入中原后,以自己的国名为姓氏。叱干、叱罗、叱卢、叱列等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留下的姓氏。

  有些外国人来到中国,定居后也随汉人习惯,起了汉姓。如竺姓,古代印度为天竺国,有印度僧人传教来到中国,定居下来,取国名改为竺姓,例如东汉有个印度僧人叫竺法兰,明代有竺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ishilw/7184.html


上一篇:历史论文发表简述文化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下一篇:戏曲职称论文范文简述行动是戏剧艺术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