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史学职称论文发表简述近代史中的创新教育

发布时间:2014-03-20   |  所属分类:历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学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

  关键词:史学职称论文发表,论文发表网,近代史,创新教育

  创新,发展创立新的思维方式,即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以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全面健康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

  那么,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和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如果学生充满不安全感,生怕说错话,担心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能畅开胸怀,不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就可能极大妨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入交流,探讨,也谈不上创新,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从而封闭自己的心灵.

  因此,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师要使学生敢于创新,就应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但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是消极性为主,造成中国的与世隔绝,从而落后挨打.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激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如:有的学生对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它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前进,有的学生认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生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更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的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似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参与意识,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赞赏学生的独创之处,改变评价方式,引进奖励机制,变单一的试卷考试为多种方式的能力考核。

  二,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经验作为依托就谈不上.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教师在授课中,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况,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它强调的是思维主体的意思和自觉能动性.如我在讲隋朝大运河时,设问如下:假如你是当时的隋炀帝,你会下令开凿大运河吗?请说明理由.再讲授西安事变时,我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当时的东北军一员,你是否主张杀掉蒋介石?为什么?把学生引入问题,引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抒发自己的看法.这样的问题,学生们感悟程度不一,看法不同,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培养。

  其次,教师要逐步放手,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使学法渗透到教法之中.在唤起学生"质疑.思疑.追疑.释疑"中教会学生掌握历史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地点拨学生发现疑点,激发其思维兴趣,培养其质疑的习惯.比如上"鸦片战争"一课,可以设疑,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会侵略中国吗?又如,中国民族工业为何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不是内地?教师设疑的目的是让学生明了教材处处有疑,学习中若不能质疑,说明并不懂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便无法培养.因此,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如学习历史现象时,要先搞清楚"是什么?"探究?为什么?"懂得"说明了什么?"如上淝水之战时,我让学生思考,有人认为前秦才是统一中国的正义一方,对不对?为什么?前秦的失败说明了什么?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逐渐打破思维定势.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养成习惯,就使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教师指导学习到独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ishilw/7285.html


上一篇:古代文学论文发表浅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对话艺术
下一篇:历史文艺评职论文发表对于墓葬壁画病害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