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

发布时间:2017-10-19   |  所属分类: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我国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方面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为了更好适应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农业科技》本刊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联系和沟通农村生产、流通为己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获奖情况: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综合性农业科技优秀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

  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决定,要求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村改革30多年来,然而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背景、内在机理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怎样才能有效地调整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好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发挥政府职能,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就是使农业产业结构与农副产品的消费要求相适应。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之后,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食品消费的多样化、高级化特点也就突出地体现了出来,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业生产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而且要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这都要求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国内、国际市场的要求。而要真正做到让农业经营活动根据市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农民来说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因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本应是在市场引导下自发进行的,而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农户而言,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他们产品的交易方式,使他们在市场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另外长期的计划经济和“以粮为纲”的产业政策,以及资金、技术、知识、交易成本等的限制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农民这一弱势的市场主体还时常受到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信息等的利益侵害,强烈的致富欲望还时常受到无情的打击。因此,就我国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言,还不可能完全依赖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整农户的行为,还必须发挥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户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功能。一是政府要从市场需求和当地优势出发制定并实施积极有效的农业产业政策,建立起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积极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力。二是以不断降低交易成本为目标,正确地引导农业生产者自觉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区位优势、人才和技术优势,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地朝着有利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三是加强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处理工作,为农民及时提供真实、准确、完整、有用的信息。四是做好科技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种植、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六是在财政、税收、资金、信贷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发展面临着进口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的冲击。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加入WTO之后,为我国利用国际资源调整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也为我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配置农业生产资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施农业发展比较优势战略,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与方向,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提高农业竞争力,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策略。一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与主要国际竞争者之间最为重要的比较优势之一。将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与主要国际竞争者之间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耕地密集型的大部分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等生产成本较高,而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畜产品等生产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18663.html


上一篇:构建农机服务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下一篇:城乡用地规划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