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不稳定耕地数据库建库探讨(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XX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年—XX年)文本1本。

(4)XX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年—XX年)编制说明1本。

(5)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年—XX年)文本X本。

(6)XX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XX年—XX年)文本1本。

(7)其他相关资料(根据实际,具体说明所收集到的其他相关资料的名称、时间、数量、介质以及图件是否有完整的坐标系统。)

3.2 数据处理

对XX市各个县(区)的\"一次调查\"的栅格数据进行投影变换和坐标系转换,用\"二次调查\"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和西安80坐标系进行统一坐标变换;利用\"二次调查\"的耕地类型矢量数据对全国土地详查栅格数据进行裁切;完成\"一调\"裁切栅格数据的矢量化。提取地类代码分别为\"111\"、\"112\"、\"113\"、\"114\"、\"115\"、\"117\"的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以外的图斑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

3.3 数据成果核查

在二调数据成果基础上,剔除以下类型图斑:

(1) 新一轮规划布局扩展边界范围内的,单独选址重点项目及国家重大项目内的图斑;

(2) 耕地坡度25度以上的,除了个别地区是集中连片的图斑;

(3) 远离村庄难以到达的图斑;

(4) 石山地区难耕作的(破碎耕地部分)图斑;

(5) 单独地块小于600平方米的图斑;

(6) 二调已经是基本农田的图斑;

(8) 村庄、居民点中间的图斑;

(9) 2006至2010年已纳入后备耕地资源的图斑。

并通过内外业预判确定本地区可用于耕地后备资源的目标地块图斑的位置、范围和地类,逐块检查落实统计汇总地块的前后图幅号、图斑号、地类、面积、权属等状况和位置坐标。

3.4 数据入库

对完成数据检查的不稳定耕地数据分类,分批导入MapGIS或SuperMap数据库中,建立XX市不稳定耕地数据库:

(1) 完成矢量数据入库;

(2) 完成元数据入库;

(3) 入库后数据质量检查,对图层拓扑关系、属性和空间关系进行检查,确保不存在错误;

(4) 建立数据字典和制作索引。

4 数据检查

为保证建库的质量,需对入库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对检查的错误进行改正。检查的项目包括矢量数据几何精度和拓扑检查、属性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图形与属性数据一致性检查、图幅接边完整性检查等。各检查项目的检查的内容如下:

4.1 整体性检查

(1)检查汇交数据的目录组织结构、文件命名、数据分层是否正确或是否符合汇交要求。

(2)检查数据成果是否通过了自检、检查验收和国家级成果核查,是否具备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预检报告、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验收意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核查确认意见等相关要求。

(3)检查数据现势性是否符合要求,数据源时点和数据完成时点是否符合要求。

4.2 数据完整性检查

(1)检查不同县级成果数据的地理覆盖范围是否完整、无遗漏。

(2)检查表格数据是否无遗漏和无多余。

(3)检查元数据是否无遗漏和无多余。

(4)检查必填数据项是否为空值。

(5)检查文本数据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如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工作报告及相关说明文件等是否无遗漏。

(6)检查图件种类是否齐全、规范,编绘方法是否正确,能否满足编制自治区级图件要求。

4.3 逻辑一致性检查

(1)检查空间数据要素分层、属性、元数据的数据结构是否与《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保持一致。

(2)检查数据分层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如所有的土地调查数据不应超出行政区等。

(3)检查数据项的值是否符合值域范围的要求,值间的关系符合规定的逻辑关系,如按照地类和行政区划进行统计的面积结果应一致,控制面积数据是否与上级下达的控制面积相等等。

(4)检查是否按要求建立拓扑关系,建立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如多边形封闭、不存在多余标识点、悬挂节点、坐标点重叠、线和弧段自相交等现象。

4.4 空间定位准确度检查

(1)检查不同比例尺空间数据坐标系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2)检查投影方式的选择及参数的设置是否正确。

4.5 属性数据准确性检查

(1)检查数据值及其单位的正确性,如地类图斑面积扣除的正确性。

(2)检查各县不稳定耕地分类面积汇总表等统计汇总表数据是否正确。

5 小结

从以上所述可知,不稳定耕地数据库的建设数据量大,技术要求高;数据库的完整建立对我国经济社会与土地规划利用有着重大意义。针对建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耕地资源安全的资源力、环境力、经济力、社会力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 加强领导,组织保障

为全面开展好此次摸底调查工作,必须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和协调摸底调查工作,各区(县)政府根据要求具体落实,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时顺利完成。

(2)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 树立科学保护观念,提高耕地保护意识;

(4) 切实控制非农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

(5) 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6)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控制耕地农业污染,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6400.html


上一篇:试论我国现代测绘技术与土地测绘
下一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