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论植物在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农业环境: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环保的关注越来越多,而植物在人人们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植物在景观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希望为人们欣赏景观中的植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植物 景观 生态环境

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地球的居民。地球的生物是在光合作用的前提下存在的。植物是人类懒以生存的第一环节。在人类居住的环境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景观设计中,植物应该作为最重要的元素,加以利用组合,使周围环境和谐统一。植物本身拥有自己的形态,颜色,气味和生长特性等特征。

植物是一种空间的存在,在景观中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同时,它也围合了可用空间的形态。植物的空间形态非常丰富,有低矮的,匍匐的,高耸的,挺拔的,成束的,成片的……无论是横向的竖向的还是立体的空间分割,都能从植物中找到相对应的种植方式。

成条状的绿篱,是一堵大地中的墙,成片的草地,是有生命的地毯。群落种植的树,是有天窗的屋顶。独立种植的树,是一个个小凉亭。植物的形态特征不光能群赏,独赏,还能观赏局部的优美姿态。植物中的花、叶、枝、果,总之我们所能看到的,适合人类审美观的一切,都能成为景观中灿烂的一景。

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最高的树能达到156米,最小的植物开的花只有针尖般大小。那么多的种类,足以让我们拼接出各式各样的景观配置。不同的植物能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水里、岸边、平原、高原、悬崖,沙漠,甚至火山口等非常恶劣的环境中都可以找到适宜生长的植物生根落地。植物还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从而带动一片的繁荣。

地球之所以五彩斑斓,很大的功劳应该属于植物的缤纷绚丽。大部分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绿色代表生命的颜色。但是,还有许多的植物并不限止于绿色。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各色叶子都能在自然界中找到。花朵是大自然最鬼魅的杰作,花朵的颜色就更不用说了,各色各态的花朵早已超脱了人类的审美态度,自然界任何的花朵都是杰出的艺术品,无论颜色还是形态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有些植物的果实,枝干,根须等,亦是颜色各异,形态万千。同样具有很好的观赏特征。

许多植物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气味,当然有一些会是不讨人喜欢的气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拥有适合人类的气味的植物,栽种在适合的地方,使周围的空气弥漫着独特的清香,让生活与植物更加的贴近。植物会随着时间,季节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植物和我们一样,拥有生命,它会随着时间慢慢的长大,衰老然后死亡。春天植物开始生长,大地复苏,嫩绿又回到枝头上,夏天叶子的绿色变得更加浓重,并且枝头上开始有些小花朵,越开越烈,秋天的时候,满满的果实就挂在枝头上了,到了冬天,落叶树开始变黄,枯落。有些植物的叶子,还会跟随者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而常绿树种则四季都坚守自己的绿色。植物所营造的景观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产生变化。在种植植物的时候,应该要考虑景观在不同时节时的景观状态。让每个时节都会有让人喜爱的景观特质。

有些植物除了观赏价值还有实用价值,我们平常食用的蔬菜、瓜果、粮食、药材等, 还有商业用的木材、胶等,都是来自植物的不同部位。我们可以在一些景观中特别是私人花园中,种植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植物。这样就能为景观增添一份牵挂和一份丰收的喜悦。

当然种植的植物一定要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这样植物才能健康的成长。采用当地的植物种类加以规划,搭配种植,不仅能从植物生理上达到最好的协调,在价格上也比较实惠,对植物的后期管理亦有很大的好处。

人类与植物的感情从人类开始在地球上活动就开始建立,许多的植物都被古人加予寓意。梅兰竹菊被中国古人称作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同时梅兰竹菊的观赏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梅花应该算是中国最具特色的观赏植物之一,白雪中艳丽的花朵还有那曲折向上的枝条,被古人寓意无限的清高与顽强。菊花具有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色泽艳丽、花形多变、品德高尚等特点,而深受古人喜爱。古人赏花都带着一定的个人情感,做景观也应该要赋予景观自己的情感,这样观赏景观的人才能感受到人与自然与植物还有设计者之间的微妙联系,对于破坏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来说,在遭受破坏的地上种植相对应的一些植物,可以改善环境的质量。修复土壤,水和空气等,都能利用植物来净化达到理想的效果。使环境更利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问题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难题,我们应该依靠有效种植植物来控制不断恶化的全球环境。

植物是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的纽带。在景观中应该充分利用植物的特性来创造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艳,肖斌. 西安长乐公园植物景观现状与景观改造对策[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4)

[2] 任斌斌,李树华. 模拟延安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 中国园林. 2010(05)

[3] 田如男,朱敏. 植物质感与植物景观设计[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4] 李欣,周蕴薇. 广州公园植物景观构成初探[J]. 北京园林. 2009(0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huanjinglw/6419.html


上一篇: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研究
下一篇:农业科技论文发表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