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农业环境评职范文农田水利灌溉渠道规划设计(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农业环境: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5.灌溉方式的选择。灌溉的方法可以有多种选择,地面的灌溉方式有喷灌,微灌,溉润灌以及调亏灌溉等。在选择灌溉方式时要对项目地区的水源,地形,土壤以及耕作形式进行全而后考察,如新疆的库乐勒市,在乾地土地整理后,农业用地的灌溉技术就采用了固定式的带压滴灌方式。

  五、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优势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新技术从根本上讲,农田水利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利建设应与时俱进,立足创新,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农田水利系统要安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目前得到认可的\"湿地\"节水灌溉的优势有:

  1.高效节水

  能够合理地取到适合的水量,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是广泛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改善水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2.洁净环保

  以往的湿地农田灌溉系统主要在中国南方平原和浅丘陵地区进行建设,因为其间分布着洼地、塘堰和荒沟等。湿地农田灌溉节水体系主要是利用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等,将其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将排水沟略加扩宽,种植对降污作用强的植物,形成沟渠湿地。将这些小型湿地、生态沟与原有沟渠相连,形成\"排灌沟渠―人工湿地\"的综合系统。这样一来,从农田排出多余的灌溉或雨水,可进入下游邻近的小型人工湿地或生态沟。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从另一端排入生态小沟,排入下游小型水库或湖泊等。这种技术主要是依据了国外的成功经验,能够保持农田排水中氮、磷含量的湿地面积为其承接排水农田面积的5%~7%,而且水已经过排灌沟渠和小型湿地综合系统的净化后会更加洁净环保,其水质符合灌溉标准。这种水循环的科学技术是探索节水的新路,是对农田灌溉的一次有效创新。

  六、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利用的工程,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抓、严管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利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

  参考文献:

  [1]刘俊浩.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刘拴明,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3]张万江,叶帆,黄岩岩.装配式U型渠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09(0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huanjinglw/6423.html


上一篇:环境工程评估开展工作及重要措施
下一篇:浅见城市中的垂直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