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悠悠期刊网议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5-03-08   |  所属分类: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民族山区山高坡陡、基础建设滞后、经济发展缓慢、生产生活条件差,新农村建设要克服盲目攀比、贪大求全、贪大求快、急功近利心理,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悠悠期刊网,民族地区,山区,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是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全局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亿万农民的福祉,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因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新农村同样是解决“三农”问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国现阶段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解决“三农”问题有了新的基础和条件,而且更有了新的发展理念。[1]具体来说,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新就新在它是从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是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和解决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重大问题,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那种“发达国家式的城市、非洲式的农村”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新就新在它是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来解决“三农”问题,是要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尤其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农业,加快农村发展;新就新在它是要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农民的范围,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大社会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调配必要的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增加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强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让广大农民支持发展,参与发展,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新就新在它是要全面改变农村经济社会面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内部的发展上,更多地重视农产品产出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发展,更多地重视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农村工作中的有机统一整体。

  二、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必须正视的现状及困难

  1.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变化,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山高坡陡等自然条件,使机械化生产难以实现,并且还有许多农民只能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劳动强度大,有的地方由于缺水还只能靠天吃饭,农作物收成低下。同时,许多地方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还只能靠羊肠小道肩挑背驮地艰难生存。耕作条件、道路交通等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2.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

  民族山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成人中的文盲还大有人在,懂科技会管理的农民更少,难以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产业。医疗卫生条件差,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3.部分农民素质较低,落后陈旧的乡土观念浓厚

  打工潮的兴起,使山区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外出,留下被戏称为“386199部队”的现有农村居守人口,由于教育科技文化落后及历史的原因,大山深处近乎封闭的生活环境,长期积淀下来的习俗文化的影响,一些农民形成了较为顽固的落后意识,极大地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在一些地方的推进。如许多农户居住分散,习惯单家独户、前庭后作的居住方式,虽发展困难但仍然抱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乡土情结而不愿离开故土,既难脱贫致富又不利于新农村的村庄规划建设。

  三、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二十字方针,是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这样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令人向往、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然而我国地城广大,各地差异也大,如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不同,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主要任务不同,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涵义也不同。像江苏江阴的华西村、北京房山的韩村河镇等一批率先富裕起来的新农村典范,[2]他们已远远走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前面,他们下一步要考虑的是如何继续完善、发挥好示范和带头作用的问题;发达地区的农村和大城市郊区的农村,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高,农民生活已达到宽裕,正向富裕迈进,这些地方下一步考虑的是着重提高产业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全面协调上做文章,在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加快建设的问题。而湖北民族山区等地最重要的特点是基础建设滞后、经济发展缓慢、增收难度大、农民人均收入远远落后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还有不少人口仍旧没有完全解决温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民族山区首先要考虑的则是如何摆脱贫困的问题,如何解决农民生存困难和致富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不可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民族山区现有基础和条件来看,现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明确思路、规划先行、科学指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jingjilw/13745.html


上一篇:2015农业报刊征稿阻碍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中职论文网探究农地资产证券化和农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