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悠悠期刊网议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2)

发布时间:2015-03-08   |  所属分类: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是贫困的民族山区的最大福音。民族山区基础差、条件差,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克服畏难情绪,又要克服盲目攀比、贪大求全、贪大求快、急功近利心理。新农村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总结以往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局,使新农村建设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清楚的框架进行。不能重走过去农村建设的老路,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一场政治运动,采取层层压指标、搞考核、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从而把好事办成坏事。

  2.树立长期奋斗思想,确定各时期的发展重点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3]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要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确定各时期的发展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要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一个筐,把有关农村发展的各时期各方面的事情都包罗进去,导致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以至背离了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初衷和目的。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明确重点,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力戒急功近利,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3.找准突破口,解决农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能见实效的问题

  民族山区与其他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就现代化程度相比,最突出最明显的差距莫过于基础设施滞后了,其中又以道路交通最明显,还有许多村连公路都不通,更不用说道路硬化了;生活条件上,绝大多数山区农村根本没有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亟待改进,许多地方的饮用水还没有达到卫生安全标准甚至缺乏生活用水。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要防止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去开展工作,影响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开展。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要从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政府扶持、资金引导,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

  民族山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广大农民自身投入能力极为有限,其他社会主体的投入量也远远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政府投入进行引导就尤为必要。中央已经提出,要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政府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视野,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真正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民族山区农村。建议政府设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着力解决民族山区农村基础建设长期滞后的局面。同时,在财力、物力投入外,政府还要更多地发挥宣传、动员、组织和协调方面的作用,通过强力推动、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好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

  5.狠抓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当前,民族山区农村村民自治的体制尚不健全,广大农民在处理公共事业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合作组织还相当缺乏,力量非常薄弱,导致当前农村基层经济社会运转效率非常低下。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广大农民解决自身问题和矛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把握新农村建设中导向性和原则性问题,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塑造农村新风尚,促进农村和谐。

  参考文献:

  [1]郭玮. 新农村建设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J].党建.2006,4:9.

  [2]吕政.新农村建设如何破题[J].小康.2006,1:54.

  [3]胡锦涛.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人民日报. 2006-02-15(第1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jingjilw/13745.html


上一篇:2015农业报刊征稿阻碍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中职论文网探究农地资产证券化和农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