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国家级论文发表农村反贫困的措施

发布时间:2014-12-17   |  所属分类: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根据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现实条件,我国应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实施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反贫困措施,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政府组织的农村反贫困事业,从而使广大的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关键词:国家级论文发表,农村,反贫困,对策

  目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了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存阶段,贫困群体处于一个更为弱势的地位,政府必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政策上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倾斜,社会各界要给贫困群体更多地关心和支持。就目前我国农村的反贫困而言,可以说仍然任重而道远。为此我国农村反贫困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实施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

  (一)推进“人的发展”的进程

  反贫困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和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在反贫困的进程中注重人的发展,就是重视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的提高。从贫困者产生的深层原因看,注重人的发展应是消除贫困的重点所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的社会成员之所以陷入困境处于贫困的状态,是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力资本的不足、健康状况低下、社会的偏见等),使其失去(或被剥夺)了创造收入的能力或机会,因此,“能力的贫困”或“机会的贫困”是他们贫困的本质。

  (二)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

  贫困不仅仅是经济原因,社会因素是产生贫困的更重要的原因。因此在具体的反贫困中,送钱送物的做法只能称之为“养贫”而不是扶贫,其结果是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无法实现减少贫困的目标。扶贫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援助唤起或增强贫困者脱贫的意识,并使他们具有增加收入机会的能力。这就要通过增加教育设施的投资,切实加强初等教育和技术培训,重视对贫困者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是扶贫的关键,一切扶贫措施都要通过人去实施、去落实,农村消除贫困必须抓住人才这个根本,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高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

  农村开发式扶贫的最根本性措施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农村贫困人口由于收入水平低,导致身体素质不佳、受教育年限短、文化程度低,因而接受新观念、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使其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生产率较低,缺乏竞争非农业就业机会的能力。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是减少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普及初等教育、职业培训,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就成为反贫困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反贫困措施

  (一)可持续发展措施

  坚持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它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生命的支持关系,在满足人类需要不断增长的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求得人类与自然和谐为重点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在确保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可持续发展措施对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生态农业

  保护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就要保护好基本生态过程与赖以生存的土地,不要造成生态失调和土地退化,这是自然环境保护最基本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政府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正确制定阶段性农业科技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土地开发、土壤改良,在农业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有序推进生态工程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速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一)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将其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加以解决。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在提高其适应能力方面较为容易产生明显的效果,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主要还是从事体力劳动、手工业、加工工业、服务业中的普通行业,较短时间的培训可以迅速提高其适应性。

  (二)推进本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建设

  目前,贫困地区大多还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劳务市场,农民的流动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增大了农民流动的成本。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持续、有序转移的重要保证和长远之计。对于贫困地区的县级政府,应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完善和规范对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三)加快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是我国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贫困地区要改变乡镇企业过分分散的局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增加对农村剩余劳力的吸纳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jingjilw/8685.html


上一篇:发表核心期刊之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能源建设
下一篇:论文发表创新中国农业工业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