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中文核心期刊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措施(2)

发布时间:2015-01-22   |  所属分类: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匮乏。目前,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较好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外流动,留守在家的只是老弱病残。培养新型农民是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和发展,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和严重缺乏,使得现今受培养的农民主体对象并不是真正的农业生力军,只是留守的弱势群体。这些留守的妇女和老人由于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都不高,其对新观念、新信息的接收和新技术的掌握都非常困难,难以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搞好农村建设,吸引农村人力资源回归,是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前提。在一些建设新农村的典型地方,当整个村庄建设得环境美好,产业上规模,经济发展显著,教育和医疗设施完善,一些在外地务工的人员开始愿意回家务农,只需要经济效益与在外打工的收入基本持平,又能回避在外打工的辛苦和风险,他们更愿意在家或者在家门口工作,由此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仅局限于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周围的乡村,而在整个农村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甚至在很多已经像模像样地建立了新农村规划的地方,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吸引劳动力回流的目标,因而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仍然呈现劳动力不足的状态。

  3.专业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广大农民都有发财致富的迫切欲望,但是很多人空有力气却找不到或找不准致富的门道,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技术。农业基本技能和新兴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是现代农村建设的一大重要任务。然而,如今留守在农村田间地里的不过是一些老弱病残,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差,从学习到掌握,从理解到运用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过程,因而专业的农业技术通过他们的操作达不到明显的收益。一些人思想较为保守,只按照传统的方法耕种牧渔,不愿意去了解和使用新兴的技术;另一些人有较强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对专业技术不感兴趣,这些心理使得农业技能的推广大大受阻。另外,由于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取得和使用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同时也存在适用操作的风险,还有市场的不确定变化,特别是一些先行试验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遭受的失败,造成农民顾虑重重,很多农民不愿意花钱,更不想承担风险,先进的科技难以在实践中运用。

  4.先进观念和文明意识尚有较大欠缺。现在农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他们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农村文娱生活更为渴望。然而,当前农村的基层文化生活仍然比较单调和匮乏。受地域的限制,网络在农村尚未普及,农村的公益文化活动也较少,农民的业余生活除了看看电视,主要就是打麻将和赌博,甚至有的农民的公共生活空间主要靠封建迷信来填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十分薄弱。不少农民缺乏积极上进的意识,对学习和深造的追求性差。由于外出人员的增加,很多农民接触了大城市先进文明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将一些现代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带回乡村,促进了乡村生活方式转变。但农村社会风气有令人忧虑的不可等闲视之的现象: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和求财、求富的心理导向下,部分农民过分强调个人物质利益,对于非法和不正当途径获取的钱财心安理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一些外出打工的青年加入偷盗骗抢团伙,一些女孩子从事色情行业,只要能得到大量钱财,就会使人们艳羡和效仿。是非、美丑、善恶存在严重扭曲和颠倒,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没有大局和全局观念,公共道德观念淡漠。有的农民将自身的合理合法要求视为可以无理取闹,为所欲为;民主意识不强。部分农民环保理念欠缺,行为习惯不良,卫生意识较差,这些风气和习惯与乡风文明的要求相差甚远。

  5.培训机制不健全,资金缺乏。在农民培训工作方面还没有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其他的规范性文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挥,出现了重复培训或空白培训的现象,没有较好地整合培训资源。基础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任务界限不明,存在一哄而上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一些地方领导对培训任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以及整个地方的经费缺乏等原因而导致对新型农民专项培训的经费不足。一些技术性强的专业培训经费较高,而农民也缺乏对知识技术这一无形资产的投资意识,等待政府部门免费培训。很多地方培训经费有限,培训形式多采用集中讲授或看录像,缺乏实地操作,理论和实践脱节,农民们遇到实际问题仍难以得到解决,这样的技能培训对农民缺乏强有力的吸引,造成培训有难以为继之势。

  三、培养新农村新型农民的几点建议

  1.舍得投入,下大工夫推进农业建设发展。农民是农村和农业的生活和生产主体,培养新型农民首先必须要依靠整个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中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目前总体上仍然薄弱,需要加大对农村和农业扶助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让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让工业经济促进农业经济,设立对农村和农业投入的专项资金,并逐步加大投入的力度,扩大新农村的范围,起到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各地区要注重对乡镇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做大做强,利用地方特色和优势吸引外来投资,巩固本地人力资源,立足于本地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建立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权益保障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环境,让农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的成果,这才是留住农村劳动力、激发农民立足农业的最基本途径,也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基本前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jingjilw/8967.html


上一篇:农业经济核心期刊分析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下一篇:研究生论文发表刊物如何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