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中文核心期刊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措施(3)

发布时间:2015-01-22   |  所属分类: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进一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对于培养农民有着奠基的作用,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首先得益于其所受到的基础教育。发展和普及农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基本条件。

  3.加强适应各种需求的技能培训。专业技能无疑是农民致富的有效手段,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和新兴技术是新型农民必备的要求。对新型农民的培训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机构众多环节的配合协调。切实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整合培训资源,结合当地和农民实际进行扎实工作,通过人才培训、技术服务、项目引进、生产示范和成果推广,达到引进一个项目,培训一批人才,推广一项技术,形成一个产业,才能达到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4.把培养农村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致富能人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和重要任务。这是对农民进行培训的提纲挈领性的工作。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对一个乡镇、一个村的建设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起着关键作用。农村致富带头人,起着外接广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桥梁、组织和带动作用。农村致富能人,包括种养大户、营销行家、个体业主,他们有一技之长,会经营善管理,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者和骨干力量,在推进农村的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中起着榜样和引导的作用。在开发农村资源的过程中,要围绕当地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以经营管理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为重点,一方面把年纪轻、素质高、进取精神强的青年农民培养成农村的各种致富和带富能人;另一方面,又把其中政治能力强、管理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成农村基层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领导和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农村的现代化程度。近年实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为这方面的培训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智力支持,这是可以大做文章的事情。

  5.努力转变农民的观念,树立新型农民的发展意识。建立起一定的经济互助组织,进行生产和营销以及再投入再生产,以组织的形式和力量对农民的生产进行管理和调控,提高农民的致富及抗风险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精神,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带动农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6.努力发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培养新型农民的良好环境。培养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弘扬农村先进文化,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首先,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在乡镇建文化馆、图书馆,在村设文化站、文化室,送图书下乡、送文艺下乡,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次,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各村落设置体育健身器材,设立村镇公共活动室,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农闲业余生活。第三,倡导向上、进取和创新观念,使广大农民克服懒散、消极、安于现状的不良现象,树立起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崇尚科学、遵纪守法、民主健康的新观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jingjilw/8967.html


上一篇:农业经济核心期刊分析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下一篇:研究生论文发表刊物如何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