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语文教育论文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2)

发布时间:2016-04-28   |  所属分类:人文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二、诵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诵读作为古诗文入门的钥匙,可以让学生走进诗词,了解其内涵,欣赏感受其优美的意境,内化其中的思想,升华表现为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土壤。

诗人精练的用语及表达所营造的精美意境,能让学生享受心灵的美感。《沁园春》中,“看万山红遍”,“万”写出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尽染”中“层”写出林之密,“尽”写出染之透;“慢江碧透”,“漫”写出水之盛,“透”写出水之清;“鹰击长空”中“击”写出雄鹰飞之矫健;“鱼翔浅底” “翔”写出鱼儿游之轻快,“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竞”有力的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作者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白帆、蓝天、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现出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古典诗词中精妙的语言创设出的绝美意境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遨游,让他们的身心获得审美陶醉和情感升华,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浩瀚的文化经典中,无不体现着古人的高尚情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诗人杜甫因人民疾苦而发出的慨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出了范仲淹为国担忧,为民谋利的远大政治抱负,学生读到这些自然会产生浓浓的爱国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有着深厚感情的诗句写尽友情至深,学生在诵读优美诗句时会体悟到深厚的友情,推及到自己,会更珍惜朋友间的情谊。诵读这些经典之作为将来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奠定丰厚的知识基础和深厚的情感基础。

三、诵读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3]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及运用,大量诵读古诗词,能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习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诗词歌赋各类文体,其精炼传神的语言,无不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诗人深入的观察自然,细心的感悟人生所得。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些优秀诗作自能陶冶其情操,让学生体味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诵读并学习运用,或吐之于口,或倾之于笔,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中生表达欲望很强,所以在平时作文课中,我尤其注重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把平时诵读积累的名言警句用到作文中,名人事迹进行压缩成为经典素材,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李白豪气干云仗剑走天涯终成伟大“诗圣”。这些名人名事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还为文章增彩。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评比,并进行品读鉴赏,几节课下来,很多同学的写作兴趣大增,习作水平也有所提高,不再是口语话的文章,这些激励他们去诵读积累经典名作,也更鼓舞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经常性的诵读古诗文中的精美词语和积累一定的文史典故,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会在习作时信手拈来。总之,诵读古诗文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说与写的能力。

四、诵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经典诗文知识广泛,字句凝练,音韵优美,意境深邃,其运用语言的高超技术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诵读,可以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让学生走近古人,感同身受,去体味诗人生活的酸甜苦辣,爱恨离别。学生在诵读中,不仅能学到大量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时,里面除了涉及到一定的文学知识,更有三峡的山势水情、四季自然景观等地理知识。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写作者怀念古人周瑜建功立业而感伤自己年老无所成时,自然而引出历史上周瑜在赤壁中的赫赫战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文人雅士他们的生活轶事,精神情趣,妙笔绝伦,无不为人所钦佩,为人所叹服,这些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精神的享受,更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诗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涵着优美的意境,沉淀着丰富的爱国情感,折射着理性的光辉,因此要让学生产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古文化历史的长河里遨游。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在平时教学和课外读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学生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学生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让他们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

推荐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renwenjiaoyulw/17469.html


上一篇:图书馆核心论文基于政策取向的图书馆资源公平利用
下一篇:父母如何综合教育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