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代新儒家人文教育评述(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人文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新儒家们的意思是,他们不是反对科学与经济建设,而是反对只要科学不要人文道德,强调把握\"科学与人文\"、\"经济与道德\"的正确关系,通过\"人文智慧的决择\",走出\"人类的无限希望来\"。而所以使科学与人文关系发生倒置或割裂,首先是教育出了问题。

早在20年代,当代新儒家梁漱溟等人便注重人文教育,梁说:人类教育一是道德教育,二是知识教育,必须把准二者关系。西方教育所以偏了向,就是忽视了道德教育,只重视知识。他转述辜鸿铭所说:\"西洋人入学读书所学一则曰知识,再则曰知识,三则曰知识\";而中国的传统教育教的是\"读书明理\"、\"君子之道\"[⑩]。这两种教育之不同在于,中国人教人如何生活,如何做人;西方人只教给人\"生活的工具\"。但是,由于西化潮流的影响,中国人的教育也向西方看齐,中西教育一致化,使\"技术性教育\"占了统治地位,\"实证主义\"、\"工具理性\"取代了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创造。\"人性、人伦、人格皆受到戕贼\",终于使整个社会付出了不可估量的负而代价。

那么,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新儒家认为应是理想主义教育,是价值理性教育,是要启发人寻求人生意义,是古人说的\"成圣成贤\",是当今人说的\"追求真理\",是要树立起\"为实现全人类的福祉自愿牺牲自我,贡献人生\"。梁漱溟欣赏丹麦的教育,说他们的教育是\"品性感应品性\",即以\"少数人的精神感召多数人的精神\",唤醒人们的觉悟,以大多数人的精神力量\"促成社会的经济进步\"(11)。梁也看中美国人杜威的部分教育理论,杜威说:\"教育是如何看见人心,是把人类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贯穿起来。\"(12)

重在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属于直觉主义的认知范畴。当代新儒家把这种认识称为\"无私的直觉\",认为是人的\"率性\",是人与生具来的善性和美德的\"发见\",孔子所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谓\"仁\",皆\"最敏锐的直觉\"(13)。如救人于水火之中,只凭直觉去救,无暇考虑别的或该不该救;再如父母亡故,油然落泪,并不要考虑该不该哭一样。当代新儒家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唐君毅等都对直觉认识有系统论述。但是,他们这些人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之中,时代的要求毕竟没有使他们完全陷入这种纯主观的认识论。他们高扬人文教育精神,吸收了直觉认识论的\"无私\"、自省内核,同时又强调与实践的结合。如梁漱溟论教育时,从根本上说,教育是要\"调顺本能\"。他举例:小孩子生下不久便知亲爱母父,不必去教,年长了教他孝敬长辈,只要顺着人心爱心,启发出来便是(14)。但另一方面他又十分重视实践,要求老师领着学生\"走人生之路\",反对把学校当做读书本的场所,要把学校当作\"人生韵律\",老师要以\"实际生活的艺术唤起学生对日常工作价值的重视\",学生经过教育都很想\"握紧拳,立即跑出去工作。\"(15)

当代新儒家绝大多数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在教育中大都强调社会实践教育,如梁漱溟先做北大教员,认为书本教育脱离社会弊端太大,于1924年辞职去山东、河南、广东等处乡村搞了十几年\"村治学院\"、\"乡农学校\",直到抗日战争全面进行,才被迫停止。他办的学校,被称为\"新式的社会团体\",\"一伙人彼此相扶走路的团体\",师生在乡村一同学习,一同劳动,吃住在一起,共同为改造自我、改造社会而共勉、共励、共研。

实践生活是体验教育的一部分,同时注重学生的\"自省\",梁漱溟称为\"朝会\"。每天凌晨,他率领师生围坐在黎明前的星光之下,静默沉思。此时疏星残月,山河宁静,自觉心地清朗、一尘不入。乃静思深省,使心灵升华,情操净化。梁漱溟坚持多年,自认为一生生命中,此一时刻最为宝贵。他把这项内容写成《朝会》一书,辑录文章50余篇,读来趣味横生。

体验教育即使上专业课,亦不是将知识分解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总体把握,体味意境。如讲历史,要把历史\"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人类故事来讲\",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生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讲音乐将之当作导人情味的诗篇,让学生体验人生美好;教体育使学生得到\"全人格的发展\"和\"人生意义的健全\"。

知识分子教育工农大众的教育

当代新儒家认为,当今世界人众素质下降、官员贪污严重、社会风气日跌,主要是教育出了问题。当今教育体制,学在官府,长期一个格式,使教育僵化、格式化。要拯救人文教育,提高从上到下的人文素质,必须复兴传统儒家的民间讲学之风,发展私人教育,并且是知识分子教育工农大众。

官府教育日益僵化,培养人才为的是统治工具的使用;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则是博取社会地位、取得利禄的工具。学而优者,名利思想严重;学而劣者,则成为芸芸之众,失去向上的积极意志,成了作活吃饭的行尸走肉。因此,他们呼吁打破这种格局,引来教育复活之水,其首要者是打破官府办学的格局。

当代新儒家提出要把教育权交给私人,办学者要是志愿为社会培养杰出人才的觉悟者,聘请教育家和各方面的专门家做教育工作者。政府把教育经费拨给私人,以经费作为培养人才的保证,人才培养出来了交给国家,这是对经费的补偿,正如拿钱投资换取产品一样。但政府只有监督拨款使用情况的权利,而不许干预校内具体教育事务。他们强调,学校如因使用了政府的补助而丧失了自主权,任政府干涉,\"其损失将不可限量\"(1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renwenjiaoyulw/2804.html


上一篇:发挥'以德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下一篇: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