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代新儒家人文教育评述(3)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人文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新儒家的人文教育更重视社会教育,即使是学校毕业生,也得进行社会终生再教育。他们看到社会风气不好,怕受社会污染。至于社会大众,更是教育重点对象。所谓\"为往世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是当代新儒家的一致口号,他们看到官风和世风日益商业化,倍感痛心,把教育社会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梁漱溟等第一代新儒家,景仰孔子、王阳明的山林讲学,要把知识分子\"下放\"到民间,去教育工农大众,朝苏社会人生,使之复活健康。梁漱溟曾下乡搞教育,便是模仿宋明民间的\"乡约\"教育。乡约自北宋出现,南宋朱熹、明代王阳明相沿实行,便是知识分子下乡讲学,同时组织农民搞\"伦理社会\"乌托邦。大众被知识分子组织后,\"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17)。

当毛泽东在湖南发动民众闹革命之时,梁漱溟正好也去山东搞民众教育。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梁漱溟正好也提出了这一口号。但梁漱溟强调知识分子是\"上层社会\"、\"上层动力\",而农民大众是\"下层动力\",结合的办法是上层动力去\"拖引\"\"下层动力\",犹如机车拖引车辆那样,使整个社会都活动起来,奔涌向前。同样,梁漱溟也要知识分子到社会底层去接受工农大众的\"磨砺\"。他认为,如果知识分子具备了工农大众的质朴、坚实;工农大众具备了知识分子的觉悟和知识,二者没多大区别了,\"中国的问题也就解决了。\"(18),那么,教育的问题也不再会出大毛病了。梁漱溟在山东邹平等60余县去实验,搞了一大批乡农学校、乡村教育研究院,搞了一大批教育与乡村政权、乡村生产相结合的实体实例,受到了当时国家上下层的重视,影响颇大。当日本侵略华北时,乡农学校无法搞下去了,梁漱溟把他的乡农学校师生组织起来开赴抗日前线,被编在中央军委会直属第三政治大队。这支队伍在沂蒙山区与八路军并肩抗日,梁漱溟亲往考察,受到山东人民的热烈欢迎。苏鲁战区司令员于学忠及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韦玉等领导人热情接待梁漱溟,高度赞扬乡农学校的师生抗战队伍。

几点认识

研究当代新儒家,可以看到他们关心人类前途命运的精神,看到他们为之奋斗\"道不行吾宁死\"的人生态度(19)。他们为提高大众素质而探索的一套教育理论和方案,对当今世界进步和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及精神文明建设,是有着借鉴意义和价值的。

但是,他们的人文教育内容和形式又不能不让人产生某些想法和疑虑。

例如:他们高扬人文精神、追求人生价值,批判、否定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经济弄不好会使人类\"万劫不复\"。这种呼吁至少在中国现在还为时过早,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还不是搞过了头。此时大声疾呼\"万劫不复\",是有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自然,中国刚刚起步的市场经济,道德文明的问题已经很大,假冒伪劣,坑蒙欺骗行为十分严重。但是,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找出解决的办法,如果因此即喊\"万劫不复\",则无异于因咽废食。

新儒家的人文教育虽然面对现实,然而又多向传统去回思问题,他们的本意便是\"复兴传统\",到几千年的文化中去掘取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因素,这也未免有些空疏。因为中国的儒学文化重义轻利,反对市场经济,使中国几千年经济落后。如今市场经济出了问题,却回头向传统认错,完全用历史解决活生生的现实问题,亦难令人信服。

再如提倡民间讲学、山林讲学,把数千年或几百年前的办法搬来,究竟如何去做,时过境迁,怕也难以实行。当今的教育需要改革,然而若把学校都交由民办,也不是说问题可以迎刃而解。目前中国的私人办学问题并不小,比公学还要\"金钱挂帅\",还要混乱些,可见公私办学也非问题的症结。

本文于1997年1月8日收到。

注释:

① 刘述先:《哲学探索的机缘背景与实存体证》,《中国论坛》,第22卷。

② 杜维明:《新儒家传统的现代化转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24页。

③ [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④ ⑨ 刘述先:《时代与哲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188~194页。

⑤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206页。

⑥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路明书店1949年版,第232页。

⑦ 汪东林:《梁漱溟问答录》,湖南人民出版社,第156页。

⑧ 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版,第59页。

⑩ (12)梁漱溟:《东西方人的教育之不同》,见《梁溟前文录》,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

(11) (13) (15) (17) (18) 梁漱溟:《丹麦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见《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中华书局1933年版。

(14) 梁漱溟:《朝会》,邹平乡村书店1937年版,第2页。

(16) 见《宋史》,第340卷《吕大防传》等书。

(19) 刘述先:《中国哲学论文集》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renwenjiaoyulw/2804.html


上一篇:发挥'以德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下一篇: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