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与中国伦理教育现代化(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人文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三、倡导\"孝弟\",有助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发扬

中国传统伦理中确实把\"善待父母\"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根本前提。在孔子那里,\"仁\"的根本在于\"孝弟\"。他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弟\"就是对父母尽孝,对兄长敬爱,不孝不悌,虽爱他人,亦不得仁,这就是\"仁\"的根本。他还认为仁自孝始,在《礼记·祭义》说:\"立爱自亲始\"。这种为仁方法和原则,把心理与伦理结合起来,是孔子及其后学的一个得意之作。在我国传统道德的\"五伦关系中,尤其重视父母与子女的人伦关系,\"孝\"被看作为一切美德的根本。孝为仁义之本,是\"人伦之公理\",梁启超甚至将\"孝\"看成\"人格最要之件\"。新加坡政府在1991年通过的《共同价值观念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儒家学说中的重视家庭结构、人际关系、群体利益等等思想观念,都可以\"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加以发扬\"。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父母尽孝,认为敬爱父母、瞻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普遍竞争的功利性观念和工业化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粉碎了传统小农社会中家庭成员间的融融亲情,淡化了人际情义;大家庭的解体(为核心家庭所取代),削弱了东方传统中最根本的孝道精神,人们或多或少都陷入了\"心为形役,神为物累\"之境而不可自拔,亲子之间的关系远没有传统社会那样牵系紧密。再者,当今中国,老龄社会的提早来临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孝\"观念有强烈的呼唤。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赡养老人在一些人那里已经成为一个有待于解决的家庭问题。由此可见,中国传统伦理中确有合理因素,中国重视人伦关系和人伦价值的传统道德观念,强调每个人在特定的人伦关系中的责任意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性运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还会起到协调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当然,我们提倡现代的\"孝悌\",有别于传统的\"孝悌\",那种\"君为臣死,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抹杀了臣、子、妻的独立人格,是一种封建糟粕,对今天已不适应。

四、倡导\"内圣外王\",有助于当代理想人格的塑造

塑造理想人格作为现实人生的道德理想追求和道德行为内在规范是十分必要的。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在其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它有助于克服现代人消极悲观情绪。由于现代工业和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生存的环境不断带来严重破坏,使人类对自己的未来深表忧虑,而儒家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精神正要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人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其次,儒家\"内圣外王\"人格体现了成己成物的价值取向,可以克服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在\"工具理性\"的张狂支配下,现代人价值失落,人际关系冷漠,利己心膨胀,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从而导致人们精神生活日益贫困。针对这些弊端更需要通过儒家的\"内修\"来进行调整与制约。再次,儒家\"内圣外王\"人格体现了自我满足与满足社会的统一,儒家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己、达己是起点,立人、达人是终点。只有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能满足别人的需要,才是仁者胸怀;突出了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且把人的社会价值看得尤为重要,这一价值取向可以矫正现代人过于自私自利的心理,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儒家\"内圣外王\"也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这种统一首先表现为\"圣人最宜于作王\"。先秦儒家普遍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统治者,大德者必得其位,天下至大,非圣人莫能王。儒家认为,要管理好国家,必须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儒家主张\"修己治人\",特别强调统治者的\"修己\"对于\"治人\"的重要性,也就是由\"内圣\"直接升\"外王\",\"内圣\"先于\"外圣\",\"内圣\"之后,还要\"外圣\",这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传统。要求为政者,不仅要具备仁、义、礼、诚等道德品质,同时还要具备管理才能,道德和才能缺一不可,尤其以前者为重,也就是把\"德\"摆在第一位。如果一个人有内圣,也就是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能力和知识比较欠缺,也就是达不到\"外王\";但若一个人能力很强、知识很广博,但是品德很差,甚至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不仅于事业无补,甚至有碍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做到内圣和外王的统一。当然,现实生活中,德才兼备的完人很难找,可见,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使他们提高能力,具备远大的政治理想和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因此,儒家人文教育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以及儒家的德治思想对于当今我国的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儒家的\"修己治人\"思想对于抑制腐败、端正政府官员的品行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内圣外王\"作为儒家的人格理想,虽然带有封建色彩,但通过现代诠释和转化去掉其封建成分以后,仍可显示出它的现代意义和普遍价值。

五、倡导\"过犹不及\",有助于现代化的管理实践

在孔子的儒学思想中,中庸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他处事和行为的重要准则,他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他又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过了\"度\",事物就要走向反面。要正确解决问题,就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强调立身处事要时时合乎中道,但并不意味着在搞调和、和稀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renwenjiaoyulw/2807.html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的心得体会之探讨
下一篇:新形势下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