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工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摘要: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工程的核心质量保证。而裂缝控制则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有必要加以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预防和控制裂缝的产生,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 混凝土施工 裂缝控制 具体措施
引言
水工混凝土裂缝是水工建筑物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对水工建筑物的危害程度不一,还可能诱发其他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对水工建筑物的耐久性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水工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混凝土裂缝将使水工建筑物产生渗漏,渗漏的结果,一方面在水压力作用下使裂缝逐步扩宽和发展;另一方面当水渗入混凝土内部后首先会引起水蚀破坏,并可能由此导致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
混凝土的裂缝还会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削弱,在裂缝部位,抗拉性能减弱,裂缝进一步扩大,形成更大的危害。在潮湿的环境下二氧化碳能与水泥中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使钢筋纯化膜遭受破坏,当水和空气同时期渗入,钢筋就产生锈蚀。
总之,混凝土裂缝对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会降低建筑物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轻则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正常使用,严重的贯穿性裂缝甚至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完全破坏。
二、 水工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裂缝问题,还是要从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正确判断和分析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1)混凝土的收缩
收缩是混凝土的一个主要特性,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由于收缩而产生的微观裂缝一旦发展,则有可能引起水工建筑物的开裂、变形甚至破坏。产生收缩裂缝的原因,一般是在施工阶段因水泥水化热及外部气温的作用引起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多为规则的条状,很少交叉。
(2)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不当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造成混凝土开裂不可忽视的原因。配合比不当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这几个因素是互相关联的。
(3)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①振捣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②高空浇筑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
③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裂缝。
⑤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⑥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
⑦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引起张拉裂缝。
⑧养护不到位不及时,达不到标准要求,同样会引起混凝土开裂。
(4)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①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
②使用荷载超负。
③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
④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三、 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具体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掺入粉煤灰,选择减水剂,保证泵送流动度。采集原材料进行试拌,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量,添加Ⅰ级粉煤灰,将水胶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粗骨料采用二级配。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温升,减少收缩,提高抗侵蚀具有良好的作用。
(2)原材料的选择。砂料细度模数控制在2.4~3.0之间,含泥量控制在1%内。碎石针片状控制在10%以内,含泥量控制在1%内,尽可能使用低水热化水泥,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不使混凝土产生收缩。
(3)施工安排。混凝土的浇筑尽可能避开高温、曝晒、多风、降温的天气,若需要上述条件下施工时必须有相应遮挡、保温措施。
(4)施工过程控制。① 二次振捣法消除混凝土沉缩裂缝。对于浇筑后坍落度已经消失开始初凝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混凝土会重新液化,能较好地消除粗骨料、钢筋下面的水膜,消除沉缩收缩量。泵送混凝土特别需要二次振捣。② 二次压光消除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此种裂缝是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引起的,发生在混凝土初凝至终凝期间,消除此种裂缝应使用机械抹光机进行大面积、高强度的提浆抹光,然后使用机械收光机进行大面积、高强度的收光,将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的平整度和表面强度,在混凝土终凝前再进行二次人工抹压收光。③ 控制约束裂缝的措施。混凝土约束裂缝的产生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或收缩引起的约束拉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气温骤降时,及时采取保温、保湿措施,加强测温和气温预报,做到防护及时。
(5)混凝土干缩裂缝的控制措施。混凝土存在空隙产生湿胀干缩,加强振捣使之密实,清除混凝土中的泌水,加强表面的抹压收光,掺加优质粉煤灰,降低水灰比,可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湿胀干缩裂缝产生。
(6)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埋设热电耦测温,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升变化及内部最高温度的发生时间,通过蓄热保温使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uililw/47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