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互联网+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0-11-21   |  所属分类:思想政治: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该文将“互联网+”技术引入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与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载体三个方面分析“互联网+”能有效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融“互联网+”思想交流、网络学习、安全教育、主题教育、心理辅导五位一体的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提升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互联网+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不仅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阶段,而且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顶岗实习期间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但由于学生实习时间交错、空间分散、岗位流动等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需要,该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难度日益增大,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互联网+”工具正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最好的催化剂,有利于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自省机制[1],大幅提高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1“互联网+”能有效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它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到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互联网+”的核心内涵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工作相融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处理方式,实现工作的优化升级。“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其显著的时代特点,也预示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新阶段的到来。

  1.1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时间和地点两要素,常见的做法是将学生召集到教室进行集中的教育引导,教育过程受到特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限制。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已经在学生中普及,以移动设备为载体,借助网络流量,学生随时都可以通过接收文字信息、收听语音、观看图文视频等多种方式获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课堂途径获取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即时沟通、留言等方式随时与教师互动,交流思想和心理动态,突破时间的限制;同时,教师利用腾讯会议、QQ、微信等常用软件,为学生创造了多样化、线上交流的“教室”[2],突破了空间的限制。1.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与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中心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学生是被教育的客体,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而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这种教育观念,互联网的创新驱动特征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新型教育观念[3]。同时,“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过程中以灌输为主的模式,师生之间通过网络可实现双向互动交流,可就某一热点或议题展开自由讨论、阐述看法,言论相对自由,完全消除了传统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因面对面交流产生的紧张感,从单向性“灌输”到双项式互动的有机结合,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有效避免教育过程中师生因缺乏必要的对话和沟通而导致的教育效果不佳,提高了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1.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载体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固定,除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以外,案例引用和教学延伸大都来自授课教师,往往存在内容单调、案例陈旧的问题;而“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延续了传统的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应传授的知识点及教学延伸,学生还可以获得内容各异、类型不同的相关知识及实时信息推送,且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和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突破单纯文字、声音的单一形式,形成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育内容的直观化、形象化,教育载体的多样化、系统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感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时随地浏览各类信息、学习各种知识,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4]。

  2“互联网+”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

  2.1“互联网+”思想交流

  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对方的思想动态是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均分散在校外各处实习,师生之间无法实现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传统的电话沟通有时会遇到学生未接到电话,或因更换电话号码未及时告知导致联系不上的情况,对于教师来说增加了工作量,且效率低下。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的优点,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线即时沟通,即使一方不在线,也能看到对方的留言并回复。“互联网+”思想交流模式能够帮助辅导员、班主任高效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问题,针对不同症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此外,辅导员、班主任还可以利用QQ空间、个人博客等平台,结合社会热点或学生关注的问题发布原创文章,鼓励学生用文字的形式交流意见,发表看法,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2.2“互联网+”网络学习

  学生走上实习岗位之后,承担了工作任务,不再有大片完整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互联网+”网络学习模式充分利用实习生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互联网+”网络学习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辅导员、思政教育教师可依托各类平台建立学习资源库提供给学生,将其建设成开展党和国家政策、路线、方针、理论教育的主要网络阵地,如上传各级党组织下达的各类学习精神和文件、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新闻、贴近学生学习和工作且有着教育意义的文章和评论、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音视频资源等,学生通过手机端就能随时随地浏览、学习相关知识和理论,降低了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辅导员、思政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APP、QQ、微信等互联网产品的群聊功能创新会议形式、开展交流讨论、布置学习任务,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以此作为学生网络学习主阵地之外的有力补充,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知识水平[5]。

  2.3“互联网+”安全教育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安全管理存在距离远、隐患多、突发性强、及时处理难等问题,传统的安全教育手段和渠道明显不足。“互联网+”安全教育模式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全过程管理,通过通知公告、即时聊天、签到定位、异常监控、实习指导、考评总结等模块功能,实现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时段、全空间、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管理;另外,还可利用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安全教育资源,内容上可选择与学生求职、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学生较为感兴趣、形象生动的法制安全教育图解常识,如能将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内容分解拍摄制作成系列抖音微视频、微电影或flash动画,则更为直观生动,学生易于接受,通过观看视频、留言互动,教育效果更佳。

  2.4“互联网+”主题教育

  借助互联网,面向顶岗实习的广大学生开展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将分散在各地实习的学生聚集到网络这个活动阵地上来,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如开展职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举行“职场初体验”征文比赛,帮助实习生尽快适应岗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出席线上讲座、杰出校友参加线上沙龙“现身说法”,展示职场风采,传递职业精神;与合作企业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重技能、练技能、比技能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又如开展双创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线上创新论坛、创业沙龙等活动,形成学生关注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此外,开展人物专题宣传活动,挖掘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通过图文采写、视频直播等形式在学生中宣传榜样、树立典型,营造健康向上、爱岗敬业的积极氛围。

  2.5“互联网+”心理辅导

  顶岗实习期间,就业压力、情感变化、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互联网+”心理辅导模式健全了网络心理异常检测机制[6],通过定期发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等形式,帮助班主任、辅导员及时发现校外实习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在线追踪、交流,能即时掌握被辅导对象的动态,同时开通电话、QQ等多种形式的心理援助热线,及时解答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此外,还可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学生群等网络媒介进行顶岗实习期间心理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如制作心理防护手册和心理调节技巧微视频,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

  3结语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顶岗实习阶段的应用是一次创新性尝试,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特点,准确把握他们的信息获取习惯,研究如何将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增强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地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尧嘉.利用互联网工具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涵与途径探析[J].才智,2020(3):114.

  [2]石若坤,胡宜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J].高教探索,2018(6):123-128.

  [3]喻菊,刘传俊.面向“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20(1):165-168.

  [4]黄昌顶,王云.“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6):115-117.

  [5]王锋峰,杨敏.移动互联软件辅助高职院校辅导员对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8(17):34-37.

  [6]徐楠.“互联网+”视野下的职业院校顶岗实习与思想政治关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45-48.

  作者:刘薇 沈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ixiangzhengzhilw/22382.html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假象与破除
    下一篇:四个正确认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