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儿童视觉艺术教育基本依据及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1-01-19   |  所属分类: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视觉艺术教育的目标关系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从儿童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视觉艺术教育的目标,在日常的视觉艺术教育中贯彻落实。在美术教育中,教师首先要熟悉媒材特性和表现方法,然后才能施于儿童美术教育。

儿童视觉艺术教育基本依据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儿童视觉艺术;基本依据;发展方向

  儿童视觉艺术教育也是是儿童综合发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包含艺术创造力,艺术鉴赏力,认知和思维能力以及情感和表达能力,而目的是促进儿童发展的综合性,让小孩知道艺术是他们日常生活经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艺术材料和艺术活动构成了一类学习策略,提供材料和制定活动计划来促进儿童的表现性思维与技能的发展。现实中当代儿童大多对知识的概括能力不强,容易被表面的文字干扰,而儿童视觉艺术教育就是帮助他们的一个有效教育方法之一。通过在对中西方教育侧重点及方法的比较中探索和发现了他们对创造性活动的态度,从而找出儿童视觉教育的基本依据,儿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初期,是智慧的萌芽期,儿童教育是人生的基石,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视觉空间智能开发的黄金时期。在我国传统教育中,着重于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对创造性思维和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儿童视觉艺术教育的基本依据

  儿童对一切事物都是好奇的,利用这种好奇心,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就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体验视觉上的美感,为其一生的视觉艺术美感打下坚实基础。时代在变,艺术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变化,恰恰相反,其实我国设计艺术教育长久以来都没有太大变化,仍旧以绘画式教学模式为基础,以视觉审美为教学目的,设计教学的重点仍然落在纯视觉的表面上。视觉教学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主要模式,教学内容停留在空洞的视觉表现层面上,技能训练成为课程的重中之重,将设计形式化,将人的感官与审美体验立体化,在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方面都比较欠缺。视觉艺术是所有以视觉为目的的艺术作品的统称,其包含了绘画、摄影和雕塑等传统美术;电影、动画等媒体艺术;建筑、城市、室内和景观设计等工业艺术和各种民间艺术品。在上个世纪初期,视觉艺术教育被纳入到北美地区小学和中学教育体系之中,从最初的学习点、线、面、立体、色彩等绘画技巧为主线的教育理念,发展到培育和提升公民整体艺术能力的层面。K-12艺术课程的使命是教育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学会去欣赏永不过时的艺术形式,理解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学会以创作者、表演者或观众的角色参与艺术活动、体会人生情感,使用各种艺术媒介、艺术符号表达和交流思想,培养学生们终生受用的艺术感知、欣赏、评价和创作能力。在我们目前儿童视觉艺术教育体系中,我们还停留在传统儿童艺术教育思维观念里,表现出过于偏重图示化和模式化、概念性知识的记忆思维,重视自然科学而轻视艺术学科,并表现出对定式性和模式性思维的偏爱。结果是我们的儿童视觉艺术教育抑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不仅使孩子的个人生活失去了快乐和情感的意义,而且也使我们所追求的创造性的育人发现也停滞不前,长远的结果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儿童视觉艺术绘画不同于成人画更不能与画家的作品比较,所以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成人的标准去看待儿童视觉艺术绘画作品,而应该站在孩子角度以孩子的眼光去衡量和欣赏。一些家长对儿童视觉艺术绘画作品的看法有些偏见,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喜欢用对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视觉艺术绘画作品,总认为孩子们的画不够美观、不成比例、残缺不全、不符合实物与常态等等。从这种观点出发,家长自然而然地就要指出孩画中的不足和毛病,甚至不自觉地会对孩子进行“贬斥”或“嘲笑”,紧接着就是强制性地用成熟的画法教孩子画,或者不厌其烦地要求孩子照着范画进行临摹。这应该是在众多家长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为什么这种不利倾向能够长期地较为普遍地影响着许多家长呢,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地分析一下家长的心态,一般来说,大家习惯把孩子的艺术作品看做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而衡量儿童视觉艺术绘画作品这种能力的主要标准是“像不像”、“美不美”,所谓“像不像”是指将孩子的画与实物比较,以与实物形象相符合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所谓“美不美”是指用成人的审美观点来评价孩子的画,以符合或接近成人画的标准者为“美”,否则为“不美”,试问一下如果按家长的这种观点要求,那么所有的孩子画的画与成人还有区别吗,不可否认,儿童视觉艺术绘画作品是儿童的一种能力的表现,它是儿童自我表现能力的体现,它反映着儿童本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等,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然而儿童视觉艺术绘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儿童视觉艺术绘画的发展需要成人特别是家长的关注与欣赏以及帮助,并不能定性地强加成人的东西。在当下受传统艺术教育模式化的思维影响和局限,多数儿童艺术教师都是传统艺术教育思维方式下的产物,因为这些老师的思维还停留在模式化、图示化的教育体制内,这就导致了这些老师在给儿童上课时轻视过程,注重单一的绘画性结果。他们把视觉艺术活动简单定义为“学习”和完成“任务”。盲目、刻意的对比像与不像,忽视孩子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孩子的能力、孩子真实的自己以及孩子自己的个性。错误地认为孩子没有天赋或不适合就不能进行艺术创作,其实“儿童视觉艺术”对于儿童,首先是一个身心合一的动态行为,每个孩子都有通过美术来协调身心、自我的表达、锻炼心智、创新思维的锻炼,获得新感受、感知和审美经验的愿望和权利,只是有天赋的孩子会表现出非凡的兴趣,但这是极少数的,儿童阶段的艺术绝对不是培养艺术家的教育。

  二.儿童视觉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性教育改革新时代的到来,中国艺术教育的趋势和发展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的问题。在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发展方向方面,艺术教育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方面,儿童视觉艺术教育应当走出艺术教育本身的狭窄圈子,艺术教育应与世界同步前进。“学习和掌握简单的视觉艺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儿童视觉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视觉艺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儿童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只有把视觉艺术作为儿童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视觉艺术教育促进儿童的发展。教材在以课本为基本形式的同时,还可以制作相应的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些形式的教材的长处是具有空间感和动感,能展示一种事件和活动的空间维度和时间顺序,同时具有视听相结合的感官刺激性。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更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主动地选择信息和获取答案,有利于主动性的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可以使儿童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便捷。在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儿童对艺术技能的模仿,而忽视儿童在精神层面的传达、表现和交流。正如上海音乐学院张隽伟所言:“我们在演奏技术上绝对不比外国人差,从各种比赛情况看,在儿童、青少年阶段,我们的演奏技术甚至领先于外国,但进入成年阶段,我们就与外国人有了差距。我们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发现归根结底是修养没有跟上,修养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出来的……我们的教学中确实存在着片面追求技术的问题,似乎只要手爬得快,就能成为钢琴家了。”而这也正是当下我国儿童艺术教育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在不丢弃艺术技法的同时。应该注重儿童艺术教育的精神追求。儿童对视觉艺术的参与是一种自然现象,他们能讨论、领悟和创作视觉艺术。幼儿喜欢模仿和画图画,他们对这些活动抱一种玩的态度,并愿意接受去实验那些成年人已经失去和难以重获的概念和材料。同时,幼儿只有从有系统的集中于自然的艺术教育大纲中受益,才能使他们具有理解、创造和欣赏艺术的能力。近年来,对于儿童身体成长的研究和关于艺术对促进儿童的发展的实验或经验的理论,已经使我们加深认识到视觉艺术教育的价值。利用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视觉,来让环境多一些艺术气息,为幼儿的艺术成长提供丰富新颖的视觉环境刺激。另外,更应该充分利用大自然,不固守特定的教室或者活动室,在适当的时候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艺术,去欣赏大自然对艺术最生动的解释。而在儿童美术活动中,儿童在进行描绘制作时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巡回指导,在巡回指导时,教师可针对儿童不同的作业完成情况,采用分层指导的方法。这种分层巡回指导的方法受分层目标的直接影响,仍然强调教师对每一位儿童的了解。如大班绘画“美丽的公园”活动中,巡回指导时,教师对能力强的儿童重点引导其通过多种形象来表现公园的热闹和美丽,并根据画面需要,恰当运用各种颜色表达其情感色彩;对能力中等的儿童,则鼓励他们大胆构思,认真描绘;对能力较弱的儿童,则首先要与他们一起谈论画什么,帮助其确定主题和主要形象,较为合理地安排画面。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经济、科学、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相互依赖的关系日益加深,这种关系是以经济全球化和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育也面临着要为越来越迅速变化的社会培养人才,而且还要顾及我们人类的未来。我们要重新思考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依据这一目标设计我们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孙玉兰.幼儿艺术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0.

  [2]魏玥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J].读天下,2016,(11):319-320.

  [3]曹丽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思考[J].音乐大观,2012,(05).

  [4]宋泊文.艺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综合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4(11).

  [5]孙琳.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04).

  作者:王文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eshujiaoyulw/22621.html


    上一篇:教育期刊品牌建设内涵与策略
    下一篇:创新思维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