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视障儿童的最佳教育措施 

发布时间:2015-02-08   |  所属分类: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本文从空间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智力诸方面对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感觉经验不足是视障儿童认知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据此,笔者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相应教育对策。

  关键词:教师职称论文发表,视障儿童,认知特点,教育措施

  教育欲发挥真正的、积极的、有益于视障儿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视障儿童认知的发展,就必须根据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与其相应的教学内容;借助高科技教学工具,采取有利于视障儿童的教学手段;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促进视障儿童的认知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深入研究和了解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一、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

  视障人丧失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只能借助听觉和触觉来获取本该由视觉获取的信息。感觉通道的变化,是否会引起其认知发展的变化?

  (一)空间知觉

  视障儿童在空间知觉方面表现出比正常儿童困难得多的特点,尤其对距离的准确知觉和深度知觉。法国学者Y•Hatwell研究发现,盲童对空间关系的认知显著迟钝。因为,空间知觉的形成虽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动觉均有关系,但以视觉为主。视力正常个体常依靠双眼线索来进行距离、方位、深度等空间知觉。虽然听觉也可为方位和距离知觉提供一定信息,但往往不太准确。触觉对物体大小、距离知觉的形成,限制也十分明显。

  (二)注意

  盲童在认知发展上虽有一定滞后,但注意方面却表现很好。盲童只能根据其它感官,如触觉、听觉、嗅觉等来获取信息,因此需要大量有意注意。为此,盲童需要不断加强有意注意的能力,有意注意便得到不断强化,并得以发展。加之视障儿童来自视觉通道的干扰很少或全无,故盲童比视力正常儿童在听觉注意方面有较大优势,如:“和视觉正常的人不同,盲人对声音刺激的定向反应增强了,并且长时间内不消退,声音对盲人有不同于视觉正常的人的信号意义”。有限的视力常使低视儿童有“想看又看不清”的感觉经验,结果致使注意资源白白浪费,于是出现了低年级低视儿童有意注意、学习不及盲童的现象。

  (三)记忆

  主要凭借听觉和触觉获取信息的视障儿童,获取的信息往往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视觉经验的匮乏,视觉表象的难以形成,致使低年级视障儿童表现出以机械记忆为主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捷姆佐娃),视障儿童单纯依靠触摸,对物体进行再认的成绩远低于明眼儿童。但视障儿童有较强的听力记忆。工作记忆方面,低中年级视障儿童的工作记忆明显落后于视力正常儿童;随年级的升高,差异逐渐减少,并趋于消失(苏振江,2000)。

  (四)思维能力

  1.概念形成

  视障儿童在概念形成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困难。因为无论具体概念还是抽象概念,明眼儿童都是通过辨别事物正反例子的特征,逐步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达到概念的形成。然而,失去视觉的盲童,他们没有具体事物的视觉经验,也就无法形成事物的视觉表象,更不能像明眼儿童那样借助事物的表象,通过比较,达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虽然他们能依靠听觉和触觉感知到一些事物的特征,但往往不完全、不连贯、甚至不正确,如“盲人摸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加之还有一些无法通过听或触摸感知的事物。所以,在明眼儿童看来非常简单的具体概念,对于视障儿童,也相当困难。

  2.分类能力、分析与综合、概括与抽象能力

  由于视障儿童在概念形成,即在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他们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也较明眼儿童差。所谓分类,就是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特征,区分出这些特征的异同,从中抽取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把具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因此,在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方面存在缺陷的视障儿童必然在分类方面表现出较大困难。事实上,视障儿童并非没有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思维能力,而只是感性经验的缺乏较大地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即使正常儿童,若没有丰富的具体感性经验做基础,也很难达到对事物抽象的一般认识。视障儿童感性经验的缺乏,尤其缺乏来自视觉通道的,而又由触觉和听觉无法补偿的大量信息经验,极大地阻碍了视障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

  3.类比推理、因果推理能力

  刘旺(2000)对盲童类比推理与因果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表明:先天盲童与正常儿童在类比推理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果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好于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家长和教师对很多无法用听觉和触觉感知的事物,常借一些视障儿童能够感知到的事物,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说明,结果盲童类比推理能力便得到提高。

  (五)智力

  视障儿童智商与正常儿童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尚无定论。因为大多数智力测验依赖视觉,虽也有一些智力测验包含部分依赖听觉的测题(如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的言语部分、及专为盲童设计的海叶斯—比奈特测验),然而仅是对智力的部分测验(即言语能力的测验),而非对智力较全面测验。由于盲童在学习、生活中较多依靠听觉器官和语言,所以若以视障儿童在语言上的表现作为他们智力的评价标准,与正常儿童相比,整体上可能不会有显著差异(尽管他们在概念形成和抽象思维等方面有发展滞后的表现)。该推论得到盲童智力测验先祖还叶斯(Hayes,1950)、Smits&Mommers(1970,1972)使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语言部分对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的研究的证实。但台湾学者杞昭安(1992)也以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的语言部分为工具,对视障儿童进行研究却发现: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言语智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记忆广度项目即背数上表现最佳,而类同项目最差;视障儿童之智商和教育年龄存在显著相关,但与家长教育程度、家长职业均无显著相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eshujiaoyulw/9095.html


上一篇:教育杂志社投稿关于聋生的青春期教育问题
下一篇:教师职称论文范文提高聋生学校适应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