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视障儿童的最佳教育措施 (2)

发布时间:2015-02-08   |  所属分类: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二、教育对策

  根据上述视障儿童的特点及成因分析可知,感觉经验不足是影响视障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原因。认知发展过程中,视障儿童与明眼儿童相比,确实存在发展滞后的现象。然而许多研究都发现,科学的教育与训练不仅可以改善视障儿童的认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逐渐缩小与明眼儿童的差距(Y•Hatwelld&Higgins1973,Friedman&Pasenak1973,Stephens等1974)。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该如何根据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和实践,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促进其认知发展呢?

  (一)加强早期干预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婴幼儿正是主要凭借视觉,不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从外部世界获取大量信息和经验,促进其神经回路的不断形成和大脑的不断发展,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的。可见,视觉是儿童早年赖以学习的重要途径。而早年学习经验又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视觉残疾极大地阻碍了视障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致使他们动作发展缓慢,从而影响其认知发展。因此,若能对盲童及早加强干预,扩大其感知世界的范围,有可能较早发展出对视觉进行补偿的神经回路,较早达到“以手代目”和“以耳代目”的效果;对低视儿童进行早期干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视神经回路得到继续发展,有限的残余视力得以保留,并得到正确、合理的利用。视障儿童的缺陷得到补偿的时间越早,他们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范围就越大,早期的感性经验就越丰富,其认知发展得到正常发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一旦儿童被确诊为视障儿童,就应立即对其进行科学的特殊教育和合理的训练。

  (二)调动和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主观能动性。和正常儿童一样,视障儿童也有感知和探索世界的欲求。虽然看不见或看不清外界,但他们有健全的双手和灵敏的耳朵。视障儿童的父母和教师始终应有这样的信念,即视障儿童有独立思考和进行推理的能力。家长和教师可以指导视障儿童,向他们提出挑战或与之进行讨论。更为重要的是,家长和教师观察儿童自己采取的学习策略,并支持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采取的独特尝试,使视障儿童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和探究世界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使其认知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支持皮亚杰理论的证据也表明:如果儿童自己设法解决问题,那么他们就能更有效地学习、更长久地记忆。也就是说,当给予的任务对他们个人具有意义、而且用其能清楚了解的语言加以描述时,视障儿童就常常能够通过自我发现来解决难题。因此,无论在缺陷补偿的训练过程,还是当视障儿童在探究世界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应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和发挥视障儿童的自主性,为尽可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也给特殊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把现代科学技术引进特殊教育,不仅可对低视儿童的视觉做一定的补偿,而且扫除了他们认知发展上的一些障碍(如感性经验缺乏对概念形成、分类、概括、综合和抽象能力等产生的严重影响)。如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其它科学技术(录音、录像、实物、模型、图片等)把学生学习的具体实物和活动场面展示给每一个儿童,低视儿童就可轻松而清楚地看到以前无法感知到的许多事物。此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低视儿童如何分析和综合具体事物的特征,并找出与此事物有一定共同特征的事物,加以比较,分析其异同。只要教师能较早采取此教法,坚持不懈、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不但可解决低视儿童概念形成、分类能力方面的困难,而且他们的概括能力和以具体思维为基础的抽象思维也将得到较好发展;同时还可解决低视儿童存在的“语意不合的表达”现象,增强其语言理解能力。相信充分利用高科技给特殊教育带来的便利,将会很好促进视障儿童的认知发展,很有可能会逐步缩小并消除他们与明眼儿童认知发展上的差距。

  (四)应用直观教具

  除了采用高科技手段解决视障儿童概念不完整的问题外,还可用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教学,如让视障儿童按照一定步骤(一般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等)用手触摸实物或模型。儿童触摸模型时,教师应就实物的特征提出问题,并要求他们反复仔细地感知,以培养他们分析、概括、综合和抽取事物特征的能力,尽可能形成对事物完整的认识。为了尽可能让视障儿童获取更多感性认识,对那些无法用直观教具显示的事物,也可采用类推法和比较法教学等。另外,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清楚、富有感情,以唤起后天失明儿童早先拥有的视觉表象,先天失明的儿童可以借助教师的语言去感知人和物、情和景。

  三、回顾与反思

  关于视障儿童认知特点深入而全面的研究目前尚缺乏。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所以加强视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研究首当其冲;再者,发挥教育应有的作用,第一线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与业务水平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可能会给特殊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效果,但教学中如何结合本学科特点,合理地、充分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探索的一大课题。另外,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低视儿童残余视力的问题,同样是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eshujiaoyulw/9095.html


上一篇:教育杂志社投稿关于聋生的青春期教育问题
下一篇:教师职称论文范文提高聋生学校适应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