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发布时间:2020-04-02   |  所属分类:体育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随着健康产业化的逐渐发展,我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例如生源不够、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不标准、缺乏实践性教学以及师资力量不强等。针对这种现状,文章将从教育和社会这两个方面提出加强大众对于运动康复专业的了解,增加招生人数,设定统一标准的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加强实践性学习等对策。

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校运动康复;运动康复专业;大健康视域;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大众越来越关注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愿意为健康进行消费。21世纪以来,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的健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健康服务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有资料显示,我国至少有8000万的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亿人。而我国的老龄化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老人也急需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来满足康复治疗这一需求。而我国目前形势严峻,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人才质量的参差不齐也远满足不了市场对于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要求。针对这一矛盾,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势必要进行一些创新和改革。本文将从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出发,分析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解决策略。

  1我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1.1招生规模小,生源少,门槛低

  我国开设该运动康复专业的学校数量少,所以该专业的招生规模也不可观。现在我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普及性低,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缺乏对于该专业的了解,甚至许多人不知道该专业的开设与存在,从而造成报考的学生少,出现调剂其他专业的学生过来的情况。由此得知,生源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于日益发展的大健康产业的人才数量需求缺口。另外,在招生要求上,各大设置运动康复专业的高校都普遍将学生标准放低,以求完成招满专业人数的任务。这一现象是极不利于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和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运动康复专业隶属于体育学,目标是培养专业的运动康复人才,所以要求生源要具备基础的体育知识,有对康复课程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为入学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1.2培养目标不明确,服务领域不清晰

  培养目标是教育机构为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生产的人才需求和学习受教育者的需求而在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制定等方面而提供的总结性具体依据。在培养过程中,许多人会将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目标和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视为一样,但实际上这两者在治疗手段和服务对象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不能混为一谈。运动康复专业在治疗的手段上主要是以运动疗法为主,对先天或者由后天而造成的身体损伤而出现的功能性障碍进行康复治疗。而康复治疗专业是将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和医学相融合,对因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及先天发育障碍者进行的康复综合治疗。当代高校在培养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对此进行明确区分,没有体现该专业的特色性,忽视了它主要是以运动治疗手段为主,将其服务对象与服务领域与康复治疗的服务方向混为一谈定。根据这一定位不清晰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案、学习方式等都会出现战略性的根本错误,对于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未来就业方向、等方面起到消极影响。从整体上来讲,极不利于运动康复专业的独立性和发展。

  1.3各高校课程内容设置差异化明显

  现在,由于运动康复专业是特设专业,各大高校都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培养目标自行构建课程内容,所以出现不同学校课程内容差异化明显,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高校专业的特色性和创新性。但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培养标准,没有对课程设置进行一个总体上的规范管理,难免会出现一些教育乱象,从而阻碍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的正确性方向发展。

  1.4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实践性教学缺乏

  康复技能是康复人才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对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课程内容上一定要注重构建实践性教学环境,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切实的实践之中,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实践能力的掌握。当前,各高校的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大多以理论为主,技能的掌握要求也仅仅只浮于书面的文字之中,并未真正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显然,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合理,薄弱的基础性教学定会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不利影响。

  2关于高校运动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2.1加强社会普及,扩大招生规模

  现阶段中,虽然大众对于康复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强,但人们普遍缺乏对于康复保健的基本认识。现代医学中也依然将重点放在临床治疗之中,远没有意识到后期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更何况对于运动康复专业这一新兴专业,以致出现许多人将该专业与康复治疗学等同的情况。另外,许多考生在报考专业时更倾向于选择热门,就业几率高的专业。据统计,许多就读于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都是被其他热门专业调剂过来的。以上就是造成高校运动康复专业招生难的主要原因。针对于此,高校、社会、国家都应联合起来,共同做出努力。高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等多种途径和手段,普及基础的运动康复知识,以此增强群众对于该领域的认识,提高民众对于运动康复专业的了解,让人们意识到运动康复的重要作用,从而扩大全社会对于该专业的认知,增加社会对于其的关注度。其他方面,学校可以在网络上加强对于该专业的宣传,介绍其就业信息、课程设置、办学特色、师资力量等信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招生地区上,招生范围应面向全国,打破其地域限制,招生政策可适度向不发达地区和录取人数少的省份倾斜,以期扩宽招生来源,扩大招生规模。

  2.2明确培养目标,确定服务领域

  运动康复专业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康复专业,它有自身的特色和所需核心技能的要求,它和康复治疗专业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的具体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也不尽相同。如今,健康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渴求其具体领域的专业优质的健康服务,所以拓宽服务的种类范围,提高其健康服务的水平是大势所趋。运动康复专业以其自身专业的优越性和独特性在现代康复医学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健康恢复贡献极大。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目标绝对不能与其他专业的培养目标相混合,它必须回归其专业特色本身,遵循其专业的初衷,培养该专业领域的人才,为真正有需要的人服务,从而发挥该专业的真正优越性。各高校应该在遵循教育部门确立的统一标准之下,根据自身办学的条件和特色,分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明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其具体的服务领域,以其适应大众健康服务消费需求和相关领域的发展需要。

  2.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面对该专业教学中出现的实践性学习薄弱化的情况,各大高校应积极建设实践教学环境,置备实践性教学所需工具,积极为学的实践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满足其实践性学习的需求。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要建立一起一套完整而合理实践能力评估体系,使学生的实践水平有一个具体的评估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该门专业掌握实践能力的必要性,教学时也将重点放到实践性学习之中,引导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结合。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实践性学习的考核,并将实践性学习的考核成绩计入总评之中,以引起学生全方位的重视与关注,从而在学习之中有强化实践能力的强烈意识。

  2.4优化课程结构

  现阶段,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结构各不相同,有的高校公共课占的比例较大,专业必修课和实践技能课设置的较少,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需要。而有的学校缺乏学习体育技能的相关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对运动康复专业理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提高其学习效果。所以,各大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一定要严格遵循教育部门于2014年专门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研究制定的国家标准,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合理的课程课时,在此基础上,高校发挥其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进行合理化的改进和创新。

  2.5完善多层次的培养体系

  为了培养更高层次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我国于2015年增设了运动康复二级学科和创设了运动康复硕士专业。由此,运动康复教育体系初步完善,形成了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三个教育层次。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共同完善和丰富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

  3结语

  运动康复虽然起步较晚,发展时长较短,但其发展潜力无穷,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运动康复也正逐渐与大数据相融合,打破地域限制,远程化服务人民大众,指导更多人的运动康复治疗,全面发挥其专业的价值功能。但在新兴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学生人数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缺乏。因此,必须在全社会普及运动康复专业,扩大其招生规模,重新确立其培养目标,规划其专业课程,完善其培养体系,才能促进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翠霞.我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职业技术,2018,17(10):81-83.

  [2]国英男,张玉兰,房璐,刘满金.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15-16.

  [3]肖品圆,闫亚南.关于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运动,2018,(01):89-90

  作者:范子哲 单位:遵义医科大学体育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iyujiaoyulw/21426.html


    上一篇:大学体育四三模式如何构建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