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论文发表日本诗人三木露风的诗歌创作特色(3)

发布时间:2015-03-21   |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4.0悲哀而快乐着的浪漫主义诗风

  三木露风的处女诗歌集《夏姬》作为纯洁之人、多泪之人的诗歌,是热情迸发的极致,是所谓“悲哀的快乐诗歌”。(人泽凉月,昭和46年:254)如果说,在《夏姬》时代,三木露风的诗歌以新体诗的形式表现为朴素的浪漫主义,那么,在《废园》中,直到卷末的《二十岁之前的抒情诗》,他的诗风日益成熟,表现为成熟型的浪漫格调。作者以整然的新体诗调歌唱对希腊式明朗世界的憧憬。“表现颓废生活并使之成为《废园》的主旋律,采用印象派、象征派的手法等,首先宣告了近代诗的成熟,其中出现了摆脱颓废生活的要素。那是从自然主义对生的怀疑到为寻找摆脱的出路而求助于神的理想主义的精神萌芽。”

  也就是说,三木露风作为近代人,首先体验了人与自然的分离,他不再把自然当作神,而是将自然还原为自然。在他那里,自然不再具有人性,不能拯救患病的灵魂。所以,《废园》中的诗歌,除了《二十岁之前的抒情诗》之外,大多是歌唱暗淡的心境和忧愁的 美。后来创作的诗歌多受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影响,以世纪末的近代精神为主调,歌唱都市生活的颓废情调、性生活的颓废和乖决,歌颂病态的美。《逝去的五月诗》和《味道》是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诗集《寂寞曙光》中,三木露风的近代性表现为反省、自责、渴望等悲痛的内心痛苦,诗境明显沉于幽暗,逐渐向思想诗、冥想诗发展,所吟诗歌痛苦地刻画出了求神而不得的颓废儿的内心苦恼,这在日本诗歌史上是不多见的。三木露风在《寂寞曙光》中继承了蒲原有明以来的象征诗歌传统,在诗歌中表现近代自我的内心痛苦,以及人内心的灵与肉的冲突。可以说,三木露风是“最最深入地掌握了近代自我内心的分裂与矛盾的诗人”。③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是《寂寞曙光》开头的几首,如(沼泽旁》、《神和鱼》、《昏暗的地平线》和《夜晚的墓志铭》等。作者在《沼泽旁》中吟道:“苍白的光线,没有声响,黎明洒在雪上。风悄悄地摇着树枝,树如僵尸,交叉着空虚的臂腕。/那时你在沼泽边。沼泽结着冰,‘夜’如烟云随风飘散。/不走,就在你身边吧?啊!不走,我的眼睛能看见你。/其面孔充满忧愁,有来自‘过去’悲伤的烙印,灵魂埋在雪中燃烧,从中传来剧烈的抽 泣声。/树如僵尸般地多。苍白的黎明即将到来。

  请讲!无言的你,在万分寂寞的沼泽旁。”在《神和鱼》中吟道:“总是栖息在黎明的寂寥中。/太阳绕行在大海彼岸,夜晚忘记了这个地方,/将神的名字刻在石头上埋葬,与地长存。/啊!雪花构筑单调的世界,/光秃的树木,/孤影照在冰冻的池塘上。/长时间的等待,其影仍旧不动。/现在,请看!鱼从下边浮出。鱼从下边……无所事事地看着外边。”

  从三木露风这些诗歌所表达的意象—妖冶的美和深深的苦恼—来看,日本近代社会早已在内部酝酿着世纪末的思想,诗歌注重描述近代人的倦怠和疲惫。三木露风的诗歌具有文明批判性,他“欲探明文明的症结所在,给文明的命运以启示。但是,无人聆听,诗人日益孤独下去,日益背离当时日本文明的发展方向。”(安部宙之介,1983:62)不可否认,三木露风创作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他以散文化的自由律形式歌唱人内心的忧郁,其诗歌色调暗淡,语气沉郁,诗人沉痛的哀叹深深地打动着读者,从而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xuelw/13850.html


上一篇:2015核心文学期刊征稿分析孟子和杨朱的分歧
下一篇: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详细分析孔乙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