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如何建立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项目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5.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控制。设备是人的生产能力的延伸,是现代工程建设必要的物质保障。而机械设备的寿命、生产效率,一方面当然取决于设备本身的质量及性能的优劣,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设备的使用情况。

6.推行样板管理。建筑工程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作用,它能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和实物化,供施工人员参照。因此,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样板间的施工可达到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工期、材料定购和各专业的协调,并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和进行防治。

7.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对违章操作,不按设计、施工规范或质量标准要求的施工要及时纠正;工序交接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后方可继续;对重要部分或薄弱环节要进行技术交底,并经常进行预检和复核;对成品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等等。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就地解决,严重的问题还需立刻停止施工,进行核查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三、项目质量管理中的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目标工期(合同工期)顺利实现,确保项目按期竣工。这就要求进度控制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确定施工项目的各项工作的施工顺序和开竣工时间及相互衔接关系的计划,是控制工程施工进程和工程竣工期限等各项施工活动的依据,它反映了从准备工作开始直到竣工为止的全部主要的施工过程,是确定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数量的依据。要编制科学的进度计划,做好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应当抓好以下几方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即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方案选择的合理与否与施工质量能否保证、施工工期能否完成有密切关系。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掌握各方面情况,进行反复分析比较,利用先进科学的施工理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2.编制合理、经济的施工进度计划。要做好进度控制,必须根据合同工期,编制合理且经济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利用统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各施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或工序),绘制出网络图,找出决定工期的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借助电子计算机不断改善网络图,优化网络计划,选择最优方案,寻求最优工期(指完成计划的时间较短且费用最小的工期),并在施工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与监督,保证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调动作业层的积极性。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工种都是流水完成作业的。若工种间相互协调不好,就会发生停工或窝工现象,最终影响工程进度。为此,必须真正实行以经济杠杆为动力的劳动工资管理制度,对作业层进行管理,使工作效率与切身利益挂钩。提高工人劳动积极性,各工种各负其责,严格控制工程进度。

4.对项目进行监测。为了掌握整个项目的进展程度及预期完成时间,就必须对项目进行监测。监测的方法是通过检查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并将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的偏差及原因,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四大控制的原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工作,就可以达到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四者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处于统一的系统中。在这个统一的系统中,要根据项目的各个时期的客观情况,做好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四方面的协调工作,进行动态控制,才能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嵬,叶春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北京:今日科苑,2009.10

[2] 林知炎,《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 毛鹤琴,《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682.html


上一篇:浅析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基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