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乡村城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4-16   |  所属分类:行政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党的第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将我国“三农”问题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这个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必须备受重视。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只有从人的需要出发,倾听广大居民的心声,了解人民意愿,才能集中人民智慧搞建设。从黑龙江省乡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析以人为本理念对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针对黑龙江省乡村城镇化建设现存的突出问题献出对策。

乡村城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以人为本;乡村城镇化建设;对策

  一、黑龙江省乡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国乡村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飞速进步,在这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的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不断提出重大战略性决策,但新政策不代表教条,在落实中各地域仍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落实到基层。

  (一)乡村治理不够精细、精准

  目前,黑龙江省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问题中不断探索,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查找问题,坚持及时落实党中央的乡村治理新要求,但是近年来黑龙江省部分乡村在治理上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仍存在不够精细、精准的问题。比如,农民燃烧秸秆破坏环境的现象虽然已经在政府与基层干部共同制止下减少很多,但仍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道路两旁垃圾箱虽然已经陈列在农村的大街小巷,可真正倒进垃圾箱的垃圾却不多,环境卫生标准不够高;人们不重视教育、学习意识不高、年少休学现象严重等导致乡村振兴受阻。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因此,以人为本推进黑龙江省乡村城镇化的落实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开拓新的含义、创新工作思维。农村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有效的治理方式,基层治理能力要随着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强化,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治理,完善治理体系体现出的不足。

  (二)“留不住”优秀人才的现象普遍

  乡村现代化建设依靠的是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近年来到黑龙江省基层农村就业的大学生村官虽然已逐年增多,一批批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也为乡村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可不论是“特岗教师”还是“公务员选调生”等政策吸引到乡村工作的优秀人才,工作满年限后转回城市工作的人占了大多数,真正留下建设新农村的人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优秀人才当初可能是为了体验生活来到艰苦偏远的地区工作,结束后又回到了自己喜欢的城市;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们农村就业单位对于人才的各类社会保障不够,工资低且工作难度大,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留下,优秀人才留不住以及流失现象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一大因素。

  二、“以人为本”理念对黑龙江省乡村建设的重要性

  乡村城镇化进程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乡村建设中重在人的建设,居民的需要、意愿、智慧,是决定乡村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概念界定

  《管子》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在古时,以人为本就被当作固国的重要法宝,人定则国安。如今,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要求关注人民需要,不损害群众利益。

  (二)“以人为本”是党的初心的体现

  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建设和发展理念也始终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伟大事业中,不断贯彻到国家各个大政方针中。实践证明,“以人为本”是我们党进行各项工作的重要理念。我们农村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人民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同时更需要依靠广大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进行乡村振兴显得更为重要。近几年,黑龙江省乡村发展始终相对滞后,城市“容人有限”,而乡村“留不下人”,人才流失。此时,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人民的根本需要,以人民的意愿为出发点搞建设。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人民心声,把建设中存在的“人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和发展重点,在乡村建设的进程中主动解决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真正回归人民、与民同乐、与民同在。只有让人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凸显农村建设人人有责,使人民满意、让人民放心才能让人民安心。这样,才能依靠人民劳动,用人民的集体智慧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针对黑龙江省乡村城镇化过程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关注民声举措,推进乡村治理更具针对性

  以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农村居民大多数文化水平低,视野窄,除了一些基层村干部以外,参与过管理工作的人不多,但我们在开展农村各项工作时绝不能以简单标准辨别一个人是否能够建言献策,不能轻易否定。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将每个钉子钉紧、钉扎实。争取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到人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听取民声意见。增加基层干部对贫苦有需要的村民的帮扶工作,体察民生民情,经常组织基层干部与村民共同学习工作,带动居民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并且从中增加交流机会达到了解基层群众的意愿与心声的目的。要不断改进治理机制,传播政治思想,拓宽农村人民的知识视野,强化大局意识,增加村民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和提高农村居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出招献策,集中智慧参与乡村治理。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以人为本”是最基本的贯穿到每项工作中的理念,只有我们将治理工作做到人民思想里、心中,关心人民健康、维护好人民权益、细致入微、关怀备至,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破坏环境、不顾大局的行为,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二)增加财政投入,鼓励人才到基层就业

  目前,黑龙江省在对农村建设上已经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财政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但黑龙江省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外出打工人数占农村人口多数,农村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劳动能力有限,无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建设发挥主要力量。而且,黑龙江省到村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尽管已经在逐渐增多,但现有条件留不住优秀人才,造成“前任”到村干部在职期间创新的工作“后人”无法接续做下去,即使是好的想法也难以继续做出明确的结果。技术岗位工人退休后找不到可以接替的年轻技工,所以,黑龙江省要完善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就业的相关保障机制,尽可能地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让就业者感受到满意、体会到温暖,努力让外来优秀人才变成“本土”人才,踏踏实实干事。此外,黑龙江省应在乡村建设上继续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深入促进城乡接轨,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各领域的发展。增加城乡人才交流学习机会,并不断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引进各方建设新思想,创造性地应用到黑龙江省农村发展建设中来,推进黑龙江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此外,还要不断提倡创新,适应国家发展潮流,尝试新技术,让“互联网+”在乡村得到充分发展,为广大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薛天,孙秀芳.社会治理重在以人为本[J].人民论坛,2017(32).

  [2]蒋丽雪,李敏.以人为本视阈下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9(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1).

  作者:许海娇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ngzhengguanlilw/21486.html


    上一篇:全员营销战略在企业竞争的优势
    下一篇:西装大定制生产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