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网探讨心理压力(3)
七、压力研究的评析
1.研究对象的范围过于集中
被试的选择“重两端轻中间”,即重视18岁之前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轻视18岁之后到成熟的中间阶段压力的特点考察,青年时期,尤其是青年中期和晚期日常压力特点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青年中期的压力研究远落后于成人方面的研究,也落后于儿童期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科雷汶(W.Kleiwer,1991)指出,有关成人的压力与应对研究已处于“成熟期”,而对于青年的这方面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的“婴儿期”。这种现状与发展心理学的生命全程观不够协调。
2.重静态特点研究,轻动态发展考察。
已有研究对压力随个体成熟而发展变化的特点缺之考察,对18岁之后的大学生压力和应对的发展特点尤其缺之足够的探讨。
3.理论研究较多,干预研究较少。
从研究的取向来看,压力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压力的来源、反应及中介变量等方面,而在压力的应对及干预方面研究较少,即便有,也是相关研究,如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等,实证研究则少见。
参考文献:
[1]Phillip L.Rice.胡佩诚译.健康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1-43.
[2]古丽娜.大学生的压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1999.
[3]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应用心理学,2002,(1):27-32.
[4]Billings,A.G.&Moos.R.H.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4,46(4):887-89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nlixuelw/139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