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蒙学读物如何融入幼儿教育

发布时间:2020-05-06   |  所属分类:学前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团结精神,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传承,形成了一个底蕴深厚、极具意义的思想教育资源库。教师要从中选取一些对幼儿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视觉、听觉多方位、多层次地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感染、渗透。

蒙学读物如何融入幼儿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

  一、蒙学读物融入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

  蒙学读物中蕴涵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从培养儿童的文化接受、文化认同角度讲,能够使儿童更全面、具体地接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其精神内涵和本质。家庭是构成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风家教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果能将蒙学读物融入幼儿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还能从根本上培养儿童的家庭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

  二、蒙学读物融入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式

  1.遵从内容、形式与幼儿发展特点相适宜的原则。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是实现幼儿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环境与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都必须通过幼儿内驱力来实现,只有掌握和熟悉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因此,教育目标的制订、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活动的实施与评价都需要全面考虑幼儿的心理特征。蒙学读物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保证幼儿教育效果的前提和基础。2.融入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蒙学读物中有关自然、社会和农业的各类知识都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语境是其发展的母体,当中的很多说法和定义沿用至今,与当今时代联系密切。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应采取以下形式:(1)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幼儿认知发展特点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的认知发展过程,因此,在幼儿阶段,教育的主要目的:一是培养幼儿尊重他人、感恩家长、友爱同伴、热爱集体的基本礼貌和规则,理解并自觉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二是通过认识自然、亲近自然,了解人与社会、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爱护自然的观念;三是通过体会分享与合作、沟通与帮助,形成基本的博爱、同情之心,形成善良、端正的品行;四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所熟悉的事物和环境能产生兴趣,丰富幼儿各领域基础常识,提高认知、探究能力;五是通过对身边事物、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的体验,获得基础性的类别关系和分类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2)蒙学读物融入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方法一:游戏教学法。游戏是符合儿童成长需要和发展特征的、幼儿获得现实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蒙学读物教学活动。蒙学读物教学活动中,可采用语言游戏、表演游戏等多种游戏形式。例如,《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该内容主要对幼儿听父母的要求做出了规范行为的指示,可以让幼儿结合在家里的表现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做法。方法二:故事教学法。蒙学读物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他们很感兴趣。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幼儿认知情况对故事进行趣味性改编。可分多次讲解,并通过提问、转述、讲解和表演的形式增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也可以引导幼儿换位思考,讲一讲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应该怎样处理,最终通过听故事获得观念、行为上的改变。方法三:诵读法。诵读的目的是通过语言的体验,让儿童更好地体会语言和内容的优美,儿童的诵读应该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即“解读”在先,诵读在后,不应该以背诵为目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在内容上贴近幼儿生活的蒙学读物,以韵文短句的形式为主,使幼儿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童趣。方法四: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利用实物、教具等进行示范性操作和表演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直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常在幼儿进行自我探究活动之前使用。蒙学读物中有很多高度概括的内容,如果配合动作的讲解则更容易转化为幼儿能够接受的经验。例如,对“冰”特性的认识,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如何在低温下将水变成冰的小实验,让幼儿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获得直观经验。

  作者:张晓琴 单位:张掖市甘州区第二幼儿园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ueqianjiaoyulw/21561.html


    上一篇:学前教育质量现状
    下一篇:疫情背景下幼儿园生命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