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论文投稿科研资源配置结构的实证分析(2)
表3 2000年中国畜牧兽医学科R&D人员结构表
二、按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组,畜牧业产业科研资源配置的结构分析 2000年全国R&D资源清查中,按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组,将直接为第一产业中的畜牧业服务的R&D活动归为畜牧业R&D一类。此类畜牧业科研资源(简称\"畜牧业产业科研资源\")主要分布在企业、侧重技术开发的研究与开发机构、高校及其他事业单位;而侧重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机构,其从事的R&D活动则归入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配置结构
与畜牧兽医学科科研资源配置相比,畜牧业产业科研资源的配置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配置上,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的主导地位大大削弱,由于无法剥离从事的应用、基础研究,其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总量及份额仍最大,内部支出及固定资产原价所占份额分别为74.91%、59.50%。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R&D支出及拥有的固定资产已具重要地位,所占比例分别达到12.59%、23.94%、17.46%,仅次于研究与开发机构。高校的各项指标明显降低,科技经费内部支出、R&D支出及固定资产原价等指标均低于其他事业单位。直接服务于畜牧业生产的政府科研机构作用明显降低,畜牧业产业科研资源主要集中配置于非政府科研机构,后者R&D支出及固定资产原价两指标占比分别高达97.96%、81.01%。
表4 2000年中国畜牧业产业科研资源中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配置结构表
2.R&D课题及投入结构
从服务于畜牧业产业R&D课题及其投入分析看(见表5),企业成为畜牧业产业R&D活动的主要力量,2000年企业承担的课题数达145项,占同类全部R&D课题的40.50%,投入的人员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份额分别为50.41%、51.41%,R&D内部经费支出比例高达64.03%。其他事业单位在畜牧业产业R&D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的课题、投入的人员及科学家和工程师、内部经费支出仅次于企业,上述指标所占份额分别达到28.49%、37.42%、36.96%、30.34%。畜牧业产业R&D活动中的高校与其在畜牧兽医学科中表现相似,承担的课题较多,但投入的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及内部经费支出与其课题数远不匹配。以国有为主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成为畜牧业产业R&D活动中最弱的力量,与其在畜牧兽医科学中的地位恰好相反。从隶属关系看,地方企事业单位在畜牧业产业R&D活动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承担的课题、投入的人员及科学家和工程师、内部经费支出所占份额分别高达75.70%、94.14%、94.50%、95.44%。
表5 2000年中国畜牧业产业R&D课题及投入结构表
3.R&D人员结构
由于无法剥离纳入畜牧业产业R&D范围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从事的应用、基础研究业务部分,畜牧业产业R&D人员分布在总量上呈现出与科技经费及固定资产配置相同的特征,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人数最多,占比达到53.25%,企业R&D人员所占份额次之,达到27.13%,其他事业单位、高校这一比例分别为14.06%、5.56%。畜牧业产业R&D人员中,非政府科研机构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93.51%。从R&D人员学历水平及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分析,高校的R&D人员文化素质最高,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53.88%,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高达93.06%;其次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人员文化素质较高,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中央属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文化素质要明显高于地方属及集体所有研究与开发机构,尤其具有硕士及博士学历人员所占比例相差悬殊。
表6 2000年中国畜牧业产业R&D人员结构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umukexuelw/49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