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师职称论文赤泥中固氟处理的研究
[摘 要]本文结合烧结法赤泥成分与性质,对赤泥中可能含有的氟化物进行固氟处理的研究。通过在烧结中采用在生料中加入固氟催化剂,使其在缺氧高温下(700℃以上)在弱碱性环境下与CaO反应,生成不可溶性的CaF2,以解决氟化物的二次污染问题。
[关键词] 赤泥,固氟,处理
赤泥亦称红泥是从铝土矿中提炼氧化铝后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一般含氧化铁量大,外观与赤色泥土相似,因而得名。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排出的污染性废渣,根据工艺不同分为拜耳法赤泥和烧结法赤泥。一般平均每生产1吨氧化铝,附带产生 1.0~2.0吨赤泥。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的赤泥约6000万吨,我国每年产生的赤泥为3000万吨以上,累积赤泥堆存量高达5000万吨,而其利用率仅为15%左右。由于赤泥化学结合碱难以脱除且含量大,又含有氟、铝及其他多种杂质等原因,赤泥废渣的处置和综合利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大量的赤泥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只能依靠大面积的堆场堆放,占用了大量土地,不但对土壤、生态造成污染破坏,而且淋溶水下渗也严重威胁地下水安全,因此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赤泥中主要成分以SiO2、CaO为主,占50%以上,但是其含有微量的氟化物,在其综合利用消耗赤泥时,容易造成含有发氟化物外逸,造成氟化物二次污染。本文结合烧结法赤泥成分与性质,对赤泥中可能含有的氟化物进行固氟处理的研究。
1 试验
1.1 试验原料
本项目研究所用的赤泥为山东某铝厂原遗留烧结法赤泥,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矿物组成如下:
采样烧结法赤泥呈粉状或固结为块状,颜色为灰色或暗红色,随着含铁量不同而发生变化,为弱胶凝性的碱性钙质材料,pH值约为12,提碱后赤泥的pH值约为9~10。赤泥具有较大内表面积,比表面积为64.09~186.9m2/g,空隙比为2.53~2.95,粒径为0.075~0.005mm的粒组大约占90%左右。比重2.84~2.87g/m3,其化学成分见表1。
粉煤灰为原料以石灰石烧结法的熔渣赤泥进行X射线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赤泥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3Al2Si2O8(OH)4、γ-C2S、FeO、FeS和Na2S矿物质,还可能含有少量的CaO·Al2O3、12CaO·7Al2O3、β-C2S等物质。
1.2 试验原理
在烧结中采用在生料中加入固氟催化剂,使其在缺氧高温下(700℃以上)在弱碱性环境下与CaO反应,生成不可溶性的CaF2,以解决氟化物的污染。为了使这一环境形成,必须采用立窑烧制熟料工艺(暗火煅烧),通过立窑煅烧对赤泥做改性处理。这是因为立窑暗火分层煅烧烧制熟料工艺易形成高温缺氧环境,在烧制熟料的生料中加入固氟催化剂(CaO),使生产中形成的HF与CaO反应,形成不可溶性CaF2。
由于立窑煅烧原料制备采用成球工艺,因此直接掺入原料成球烧制熟料,球料表面的赤泥中氟化物仍然容易逸出,为了确保其在缺氧环境下煅烧,本研究采用二次成球工艺。
1.2 试验方法
立窑生产水泥熟料采用成球料球投料,料球中配有煤粉。立窑属于逐层煅烧。当料球被热气料逐步加热时,产生的CO从内向外扩散,使球内物料处于强还原气氛中(使其在高温下,且缺氧环境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采用立窑成球的方法进行处理。本项目采用二次成球法对赤泥进行前处理。具体方法为:在立窑水泥入窑前成球工段,先对赤泥混合固氟催化剂进行造球(大约成球到原标准的80%),然后再投入不掺入赤泥的普通原料,由于这时料球已经接近形成,主要在成球盘外侧滚动,通过在成球盘边缘投料,使这一球核外包裹普通生料,然后进入立窑烧制。其目的是入窑煅烧时使之外层包裹的普通生料隔绝氧气,在赤泥周围创造还原气氛(由于回转窑采用分解燃烧法,无法实现缺氧目的)。
本研究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工业化中试,通过对掺烧赤泥产生的废气中氟化物浓度检测,并与未掺烧赤泥时产生的废气中氟化物浓度检测,来判定固氟的效果。
2废气检测结果
2.1 配料
配料情况见表2。
入窑煅烧温度:1250℃~1350℃
2.2 测试及检测方法
由于原料中氟化物在煅烧后是以气态方式随着窑尾废气一并排出,所以主要测定窑尾废气中氟化物排放浓度来判定。采样时设备运行负荷在75%以上。
氟化物的测试方法采用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氟化物的检测按照HJ/T67《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
检测指标按照GB4915-200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及限值判定。
2.3 检测仪器及频次
检测仪器采用KM900烟气测试仪、3012H型自动烟尘测试仪。
采样位置在除尘后竖直烟道,每个样品采样频次均为每天采样4次(8:00、11:00、14:00、17:00),上下午各2次,连续采样7天。
2.4 检测结果
对于采样结果统计平均值,检测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固氟剂加入量为3%、5%/、7%时,均能起到固氟效果,但是最经济合理的加入量为5%。既能使废气中排放的氟化物达到相应的标准,又能做到固氟效能比最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ejinlw/33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