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措施

发布时间:2017-08-08   |  所属分类: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钢琴是音乐学习中的一大乐器,很多家长也都会让孩子从小开始学习一些乐器,钢琴就是选择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和普通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区别,本文主要论述了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措施。

教育导刊

  《教育导刊》是广东省综合性教育期刊。其内容以普通教育为主,兼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旨在传播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推广南、港澳台特别是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为素质教育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为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教育管理和工作者。

  钢琴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钢琴教学除教授学生有关钢琴演奏的技巧之外,要求学生通过音乐技术表现钢琴魅力、引起欣赏者共鸣,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当前钢琴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现状,提出相关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措施与建议。

  学生音乐表现力高低取决于两方面,教师因素与学生因素。首先,由于钢琴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及情感熏陶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对学生学习效果将产生重大影响;其次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与理解能力,即在演奏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历程变化及个人对音乐文本的解读,都将对音乐表现力产生影响。以下从几方面分析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方法[1]。

  一、听力训练,培养乐感与情操陶冶

  钢琴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听力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对音色、声音的分辨能力及对曲调、节奏的准确把握能力,需要学生学会聆听:不仅能准确分辨自己弹奏的琴声,对名家大师的曲章也应熟悉铭记。所以高校钢琴教学在对学生听力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各声部在钢琴上的具体位置,且使学生根据自身惯性进行合理有序的声部安排,培养学生音乐感[2]。

  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应让学生演奏不同风格的曲子,体会不同时期钢琴曲的节奏、情感特点:庄重又含蓄的巴洛克时期,朦胧又富有变化的浪漫时期等。这样不同曲风的色彩变化有利于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快速找到情感共鸣,学生通过演绎各时期的音乐作品,技巧上领会节奏的变化,精神上体味作曲家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目的。

  二、乐谱研究,细心感知与情感流露

  乐谱研究指对乐谱上所有内容皆做能到认真阅读与正确表现相结合,这要求学生首先已掌握规范的弹奏指法,确保演奏过程的流畅性。其次注意乐谱上每一个小的标记,认真揣摩乐句之间的联系,这是乐句旋律具备音乐性的重要前提。最后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引导作用,与学生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而启发学生感受作者想从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高校教师在教授学生贝多芬的钢琴曲时,首先应给学生讲解贝多芬这个人物的传奇一生,他所生存的时代背景及他人生不同阶段所遭受的苦难,这对引导学生感受贝多芬不同时期的曲风的转变有重要作用。且使学生在研读乐谱时,能细心感受节奏韵律所传递出的感情色彩,帮助学生在演奏时联想人物心境变化,将节奏停顿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流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技巧强化,成熟心境与灵活应变

  高校钢琴教学由学习情感传递与技巧强化两部分组成,钢琴演奏的技巧性是钢琴演奏富有表现力的基础。当学生掌握过硬的演奏技巧后,才能把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但不同学生的基础与领悟能力是不一致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区别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有计划的安排学习,完善学生的音乐基本功,从而达到提高音乐表现力的目的[3]。

  例如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指法教学部分,教师在教授指法、引导学生练习曲目之前,应事先熟悉每一首练习曲所涵盖的指法学习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安排不同的练习曲,这样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系统的练习指法,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譬如有些学生顺指、穿指、跨指、扩指的指法不熟悉,教师便指导该生练习针对这类指法的曲目。

  四、冥想背奏,掌握旋律整体把握

  背奏并不是指依靠单纯的机械记忆将曲奏背诵下来,而是要求学生在背奏过程中发挥自身对音乐的热情,积极运用学生的视、听感官在脑中进行综合整理,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熟悉乐谱后,理解乐谱中所传递的情感进行背奏,以此锻炼自身的背奏能力。对乐谱清晰深刻的印象是成功演奏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背奏能力也是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措施之一。

  例如,冥想式学习就是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背奏方法。在使用此种背奏方法时要求学生熟悉乐谱,并做到把乐谱装进脑海中,而后教师在不提供给学生乐谱和琴的情况下,请学生进行模拟练习。进行此种模拟训练目的是提升学生对旋律的掌握能力及对乐谱的整体感知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shujiaoyulw/18433.html


上一篇:职工教育培训有何对策
下一篇:动画作品对青少年审美教育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