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电话访问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6   |  所属分类:医学校验: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电话访问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PD)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6例居家PD伴有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电话访问,观察组13例在常规电话访问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评估和生活质量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电话访问进行心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在电话访问心理干预前后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电话访问心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PD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前提高。

电话访问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的影响

  【关键词】腹膜透析;电话访问;心理干预;焦虑;生活质量

  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以血液透析治疗占主要地位,PD操作简单,心血管稳定性好,对残余肾功能影响较小,尤以居住偏远的患者选择居家PD治疗更为便捷。PD患者往往经受疾病摧残,沉重的医疗负担和家庭因素使他们身心憔悴,表现为抑郁或焦虑。有调查显示PD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47.4%,心理障碍程度与患者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感染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明显相关,并且透析良好的心态可以明显影响疾病的预后[1]。因此,本研究对电话访问心理干预能减轻PD患者的焦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观察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肾病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居家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观察组年龄19~62岁,平均(40.92±11.45);对照组年龄32~68岁,平均(47.92±10.77)。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访问每周1次,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电话访问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电话访问心理干预前后PD患者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1.2.2观察组市内患者每月复诊1次,市外患者每3月复诊1次。PD护士热情接待,及时对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在对患者的贫血状况、血液生化、血压情况、液体平衡、出口处及管道状况、饮食及睡眠、用药等进行直接评估的同时,还要进行SAS焦虑自评和SF-36生活质量评定。在此基础上,每周1次电话访问,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主要包括:(1)认知干预:根据PD患者的病情及并发症的情况,适时地讲解PD的相关护理知识,使PD患者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PD治疗中的重要意义[2]。(2)放松疗法:针对每位PD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在电话访问时可寻找患者感兴趣、关注的话题,交谈时间不少于20分钟,特殊患者可根据情况增加访问次数。让PD患者在电话访问过程中得到鼓励和支持,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情绪,增加对PD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3]。(3)情绪干预:根据每位PD患者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寻求适合具有灵活度的谈话方式,教会患者在家中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激发患者的幽默感,塑造乐观向上的性格,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4)心理护理:医患、护患关系融洽,取得患者和家属最大程度的信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患者与亲属及医务人员坦诚说出内心的感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重拾病前的兴趣爱好,以成功的病例来激励自我,尽可能的去关心和帮助他人,以使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1.3观察指标

  所有PD患者定期门诊随访,采用SAS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评定。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与电话访问心理干预前比较,患者SAS明显下降,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3讨论

  所谓定期电话访问心理干预是指定期通过电话访问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居家PD条件、家庭关系,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的预防、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相关性评估,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导、帮助患者解决问题。通过对患者实施认知干预、放松疗法、情绪干预等心理干预方式,减轻焦虑,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尿毒症PD治疗在改善患者存活率的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社会回归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伏友,彭佑铭,等.腹膜透析[M].人民卫生出版社-2版,2011.6.

  [2]林珠.心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降压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3-16.

  [3]杨艳萍.腹膜透析患者家庭护理干预[J].心理医生2018,(30):265-266.

  作者:范帮珍 李霞 时晓瑞 王玲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xuexiaoyanlw/21439.html


    上一篇:眼科临床实习教学问题
    下一篇:禽白血病及免疫抑制防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