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论文发表简述医疗与医药(2)
每一个医生都清楚,病人能不能恢复健康,依赖于病人自身的生存欲望和机体免疫能力高低;换一句话说,病人能不能恢复健康,在于病人本身,而不在于医生。医生的作用,无非就是减轻病人的痛苦,或者延长病人的生命。所以真正的医学,应该强调以养生运动锻炼来延续生命,而不应该依靠医生来延续生命。也就是要充分发挥主动医疗的作用。
药物和食品是生命存活的原料,以此来养生,道家称之为采阴。而气、也就是运动功能才是原料发挥作用的火种、原动力。以此来养生,道家称之为补阳。原料需要火种点燃,气的助燃,才能形成温度、热量,才能形成能量;才是生命的推动力。就象水,只有通过加温,才能生成蒸汽,才能形成高级动力一样。
阴精之补,为外力所为,不劳自己体力,虽有所伤,而人自为乐之。阳精之补,都在自己,劳力费神。道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元鑫子曰:人性善惰,动虽百利而多不愿取,时人之哀也。现代许多所谓名医,一味鼓吹,药补不如食补,一吃百病皆除的谬论,给世人造成了难以驱除的错误养生理念。
病人躺在床上,吃许多药物,进补许多食物,但是体征的进展依然很缓慢,更有甚者,吃得心宽体胖,就是少气无力。只有离开了床榻,强化了功能锻炼,他才最后有可能恢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阴阳之补,缺一不可。饮食和运动哪一样也不能偏废。
再一次强调:运动是帮助阴性物质转化成功能的最好方法,物质是产生热能的最好原料,运动是加强代谢的最佳媒介,运动是调和阴阳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华佗对于弟子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的不同教学方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吴普被授予养生运动,樊阿被授予养生医药。(医药是补阴,运动是补阳)
华佗传记载广陵吴普和彭城樊阿随华佗学医,华佗授吴普以五禽导引术,(吾有五禽之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当以导引。体中不快,起做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齿牙完坚、耳聪目明。授阿以漆叶青黏散,(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服之寿百余而终。(见华佗传)是以治未病也。所以我说保健品的作用应该是大于医药的(因为好的保健品就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各种食品营养),而运动的功效则是至高无上的,当然指的是合理的运动。华佗说:人体但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这是古中医四千年前就普遍认同的真理。
樊阿所学就是道家的采阴(补阳)术。我认为就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品。道家的补阴其实就是在炼制一种理想的保健品,包括外丹的炼制(只不过有些外丹的炼制中出现了配方思路上的错误)。而樊阿的漆叶青黏散是一种比现在的保健品功能更高级的保健食品。
而吴普所学无疑是道家的采阳(补阴)术,就是炼气士必修的吐纳、导引中的导引术。也就是我所提倡的养生运动了!
那么采阴和采阳究竟那一个更好呢,作者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他只告诉我们阿从其言,寿百余岁。而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那么让我来说,他大概是想告诉我们,采阳更好一些,因为吴普九十多还耳不聋,眼不花,并且“牙好,胃口就好,吃么么香,呗棒”。显然就是高质量的活着吗!至于活一百岁的生活状况,自然就由读者自由发挥想象了。因为卧床不起而又长寿的大有人在。
古中医说:医不治死人。虽然从表面上看,有点唯心的色彩,认真推敲一下,它的理论还是准确的,如果说他应该死亡,任何药物也是无能为力的。古人云:“真药医假病,真病无药医”。这在道家称作药治有缘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xuexiaoyanlw/78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