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学的可视化

发布时间:2020-05-21   |  所属分类: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目的]回顾国内近10年护理学领域虚拟仿真系统的发展,聚焦虚拟仿真系统发展热点。[方法]收集国内截至2018年发表的“虚拟仿真”的相关专业论文,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和SPSS软件对所采集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虚拟仿真技术目前主要研究为实验教学领域,临床应用尚且欠缺。[结论]国内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仍侧重于实验教学,研究方向单一。

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学的可视化

  关键词:护理;虚拟仿真技术;可视化分析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和应变性很强的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1]。目前,我国护理本科课程体系受到各种实际条件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为教师结合案例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教学中心回归护理专业学生(护生)本身,将成为教学改革重中之重[3]。虚拟仿真(virtualreality),即仿真(simulation)技术,是用一个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的特点,能够形成具有交互效能的多维化的信息环境,实际上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virtualworld)的计算机系统[4-5]。利用虚拟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能有效降低实验成本、扩大受益面、解决优质实验资源共享等问题[6]。本研究采用可视化分析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截至2018年我国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护理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便为今后深入开展虚拟仿真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采用“主题”字段精确检索,检索式设计为:“虚拟仿真”(精确)与“护理”(精确);“虚拟仿真”(精确)与“护士”;“虚拟仿真”(精确)与“护生”;“虚拟教学”与“护理”。汇总4次检索内容,筛除重复文献信息以及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收录数据起始时间至2018年。文献批量导入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bliographicitemsco-occurrencematrixbuild-er)。利用软件和人工结合进行分类查询,兼浏览文献的题目与摘要,剔除与研究主题无关以及重复的文献。文献排除标准:会议摘要、法律法规、学位论文、新方志、科技报告、消息、资讯、新闻报道以及不能获取全文或题录资料不完整、数据缺失的文献;共计筛选出60篇有效文献。

  1.2文献分析方法

  将60篇有效文献,以NoteFirst格式从万方数据库导出,每一条数据记录包括文献的标题、作者、机构、发表年份、关键词以及摘要等,进行简单的频次统计与分析后(部分项目手动录入),将文献数据导入Bicomb进行详细分类,结果导入SPSS22.0,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7]。此次研究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和制作图表,主要采用频数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年度分布

  本研究通过数据整理,得出的60篇有效文献年份跨度为8年,最早的文献出现在2011年。由图1可知,文献数量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14年为一个明显转折点,自2014年始直至2017年我国护理领域有关虚拟仿真技术研究的发文数量呈现激增态势。图1我国学者发文情况

  2.2关键词分布

  通过词频分析法对60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涉及的关键词共209个,经过数据整理,筛选出71个有效关键词。其中,词频在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实践教学、训练系统、护理操作、技能实训、实验室建设、作用、临床考核、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见表1。研究主要涉及的领域为教学、实训、实验室建设与临床考核。

  2.3文献涉及的研究类型

  涉及研究内容的60篇文献中,探索性研究共有49篇,占81.67%;描述性研究共4篇,占6.67%;解释性研究4篇,占6.67%;综述3篇,占5.00%,见表2。文献涉及研究类型仍以探索为主,表明我国护理学领域虚拟仿真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于实践教学领域。关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系统总结仍然占比极低,国内护理学领域也尚未出现关于虚拟仿真技术成熟的分析报告。

  2.4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将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领域的研究分为4个聚类,第一聚类包括关键词为18、34、9、17、4、31、36、28、15、6、8、29聚焦于实验及教学等。第二聚类包括关键词为19、30、35、21、26、32,聚焦于实验技术及教学方法等。第三聚类包括关键词为5、22、16、24、13、11、27、25,聚焦于教学效果及思维培养等。第四聚类包括关键词为10、12、7、3、23、20、33、1、2,聚焦于技能训练及素质培养等。见图2。

  3讨论

  3.1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领域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医疗改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9]。护理不仅是针对疾病的治疗,更是逐渐将重心放到了关注生理、心理健康和人文关怀上。这就对护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10-11]。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关注学科本身的理论知识和各种疾病,对于“整体人”的关注非常欠缺。在临床技能的操作和教学中,传统技能的训练方式是护生之间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相互练习,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病人的来源问题,但也同时存在临床情景模拟失真的情况[12]。以上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对临床上突发情况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是非常不利的。目前,传统实验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素之间的矛盾日益上升,成为护理教育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为应对我国卫生服务的需求由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人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转变护理教育模式势在必行[1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国际背景为依托,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护理教学中[14]。虚拟仿真系统配备各种高端模拟人和技能训练模型,以技能实训为主,并附以视频演示。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合理地运用仿真模拟设备,有利于加强护生的护理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15]。

  3.2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

  由图1可看出,文献数量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我国教育模式的变化愈来愈趋于灵活多样[16]。自2014年始直至2017年,我国护理领域有关虚拟仿真技术研究的发文数量呈现激增态势。2014年8月22日,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决定2013年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17],于2015年批准清华大学数字化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1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综上所述,我国护理领域有关虚拟仿真技术研究的飞速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我国护理领域虚拟仿真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18-19],关于探索性的研究内容占81.67%,国内目前尚未出现成熟的研究报告,且国内已有文献仍聚焦于教学方向,临床应用尚且经验欠缺,应用对象仍是护理人员以及护生、教师,尚未出现聚焦于病人和临床实践的研究报告,表明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研究领域还较为狭窄,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加研究方向。且根据统计与分析,自2017年至今,我国护理领域虚拟仿真技术的相关研究数量有所减少,可推测虚拟仿真技术在我国护理学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平台期,鲜少有所突破。

  4小结

  此次研究采用可视化分析以及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护理领域的相关文献的分布、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可视化分析,得出上述4个聚类:第一聚类聚焦于实验及教学等;第二聚类聚焦于实验技术及教学方法等;第三聚类聚焦于教学效果及思维培养等;第四聚类聚焦于技能训练及素质培养等。表明我国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仍侧重于实验教学以及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开放共享为主要特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虚拟仿真技术的推广有利于我国护理教学改革的进展,有利于护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应对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的优质护理人才[20-21]。但同时,该现状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研究方向单一可能会造成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学领域停滞不前,难以突破,且应用对象高度集中在护生以及护士群体,这会使虚拟仿真技术难以在临床应用方面发挥自身优势,从而限制其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整体来看,虚拟仿真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护理领域,值得推广应用[22]。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护理学领域有关虚拟仿真技术的不同研究方向、研究类型进行总结与分析,旨在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与方向指导。

  作者:辛然 叶林 蒋秋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ufangyixuelw/21624.html


    上一篇:医院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与管理经验
    下一篇:基本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发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