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网络资源运用需注意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16-11-07   |  所属分类:智能科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媒体人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例如,上网查阅资料更加方便、全面,比到图书阅览室效率要高;通过群发邮件、直传文件,使得信息沟通更为及时、快捷;可以缩小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时空距离,从而实现记者远程采访,并通过讨论组发起讨论来撰写专题。虽然如此,但利用网络资源,仍有几方面问题需要注意。

网络新媒体技术

  一、挖掘新闻资源不应照抄照搬

  有的记者懒得动嘴动腿,坐在家中上网,点击中央的新政策出台,马上剪下来粘贴到自己的文件夹,掐头去尾,说成“我市”将有什么新政策出台;点击外地有什么社会现象,也立马剪贴下来,把某地改为“我市”,有时甚至其中的人名都不改;或者参加了本地什么会议或庆典活动,上网点击查阅外地的此类报道,把人家的东西剪贴下来,把本地的名称、数字换上去。报纸刊登的内容当中出现这种低劣的抄袭现象,对报社的声誉无疑造成极大的影响。事实上,网络新闻资源不是不可以用,关键是看怎么用。比如上述提到的剪贴内容,完全可以当作新闻线索来用,知道了这些信息,可以去本地相关部门进行有针对性地采访,弄清哪些政策什么时候落实,落实时在细则上有什么变化?外地的社会现象本地若有,有什么不同表现?多跑跑,勤看看,完全可以写出有本土特色的新闻。那么,如何杜绝网上抄袭现象呢?一是需要编辑的细心发现,二是严格的奖惩机制的约束。编辑对每一位记者的文风和写作水平都很了解,哪篇稿件有网抄现象,基本都能看出来。

  如果有疑惑,可以再辛苦一点,上网“百度”一下。一旦发现有网抄稿,一定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只有这样的采编氛围,才能杜绝网抄现象的蔓延。《乌兰察布晚报》因一线记者太少,采写稿件常常满足不了地方新闻版面的需要。前两年,新招聘的记者屡屡剪切网稿,把发生在呼市、包头甚至外省某地的事搬到乌兰察布市。因为稿件少,编辑们便做了必要的修改之后,还是给刊发了,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助纣为虐”。为解决这个问题,部室负责人每天提前从网上搜索各类新闻话题,把一些政策类、时事类、民生类等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点找出来,在每日晨会上公布出来,作为采访任务分派记者进行实地采访。与此同时,对于发现的网抄现象,除封杀外,还进行数倍于错别字等错误的经济惩罚。引导与严惩想结合,网抄现象很快得到遏制,大家自采、自写稿件的积极性大为增强。

  二、利用讨论组发起新闻专题讨论,选取内容应注意地域性

  有的记者想写一些专题性报道,比如写猪肉价格的涨跌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为走捷径,利用互联网上的新闻组、布告牌或论坛等电子讨论组,与全国各地的具有相同兴趣、爱好或职业的人进行访谈和讨论,得到很多可写的内容,觉得完全可以下笔成文了,连本地的一个市场、一位市民都不走访。恕不知,本地虽有此现象,但情况却有差异,关键性的肉价等情况就不一样,百姓经济状况的差异导致他们的感受和本能反应也与外地群众有所不同。你把外地的情况强加到本地,读者读时摸不着头脑,这样的专题写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平时上网参加讨论组聊天的人,文化层次高的年轻人多,这些人的生活方式、经历和观点并不能代表所有人,使得讨论组所调查到的素材更有局限性。

  《乌兰察布晚报》2014年8月初,收到记者提交的一篇专题报道《农村孩子的暑假》,其中列举了当地很多农村孩子的暑假生活,有在农业合作社摘红花,挣钱补贴家用的;有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干农活,想念在异地打工的父母的;有摸鱼捉蟹游泳体验生活的;还有去美国、英国旅游的。这篇通讯意在反映农村孩子暑假“多姿多彩”的生活状态,但后两种生活情景读着似乎有点超现实。联系记者询问得知,原来此君在文中所述内容的素材是在QQ里发起专题讨论组获取的,参与“讨论”的人不只是乌兰察布当地的网友,还有山东威海的、浙江金华的、陕西神木的等等。那几个编辑圈出的“超现实”的实例就是这些地方的网友提供的,他觉得“很有意思”,就写到稿件中了。这样一来,一篇出发点本来很好的新闻稿,反而失去了地域特色,更因为把发生在异地的事“移植”到本地,犯了“失真”的新闻大忌,写得再好,也没有任何新闻价值。所以,借助讨论组虽然可以获取大量信息,但还不是第一手资料。这些信息可以为记者提供可以借鉴的观点、采访思路等等,在此基础上,还需因地制宜,走访本地相关部门和群众,把本地和外地的情况结合起来考虑,提炼主旨,构思文章,写出的稿件才有分量。

  三、利用聊天工具远距离采访应善于引导话题

  有时因种种条件所限,与被采访人只能通过QQ、MSN或微信等聊天工具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因为隔着屏幕,可以避免面对面采访时偶尔出现的尴尬,使彼此能敞开心扉“说话”。但这种隔空采访也有很多禁忌。比如,受访人打字速度往往不及做文字工作的记者快,作为一个耐心的听众,千万不可抖动窗口或乱发图标,搞得对方眼花缭乱,思绪急躁纷乱,使聊天难以进行下去;对于受访人发送的信息要及时回复,千万别因为对内容不感兴趣,或是因为对方打字慢,聊天窗口一时没有反应你就走开去做其他的事。受访人如果感觉到你没有起码的诚意,人家也会没兴趣跟你“白耗”时间,不予配合,你的网络采访也不会成功;聊天时,提问要适时,给对方考虑的时间,并恰当引导话题,从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写作素材。2013年,《乌兰察布晚报》开设了专栏《家乡奇才》,专门介绍当地有特殊技艺的名家名人,陆续刊发的稿件在读者中反响良好,有的热心读者主动推荐自己所知道的“奇人”,想与更多的人分享奇人奇趣。其中推荐了一位商都县的草根摄影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inenkexuelw/17908.html


上一篇:网络资源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有何影响
下一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如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