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2017最新测量技术方向论文(2篇)(3)

发布时间:2017-04-07   |  所属分类:智能科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6)为提高GPS网的尺度精度,可采用如下方法:增设长时间、多时段的基线向量。

  1.3.布设GPS网时起算点的选取与分布

  若要求所布设的GPS网的成果与旧成果吻合最好,则起算点数量越多越好,若不要求所布设的GPS网的成果完全与旧成果吻合,则一般可选3~5个起算点,这样既可以保证新老坐标成果的一致性,也可以保持GPS网的原有精度。

  为保证整网的点位精度均匀,起算点一般应均匀地分布在GPS网的周围。要避免所有的起算点分布在网中一侧的情况。

  1.4.布设GPS网时起算边长的选取与分布

  在布设GPS网时,可以采用高精度激光测距边作为起算边长,激光测距边的数量可在3~5条左右,可设置在GPS网中的任意位置。但激光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不应过分悬殊。

  2 GPS 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1GPS RTK技术的特点

  (1)作业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一次即可测完4km半径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仅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电磁波环境下几秒钟即得一点坐标,作业速度快,劳动强度低,节省了外业费用,提高了劳动效率。

  (2)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4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3)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TK技术不要求两点间满足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 ,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技术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由于地形复杂、地物障碍而造成的难通视地区,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轻松地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业。

  (4)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RTK可胜任各种测绘内、外业。流动站利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使辅助测量工作极大减少,减少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5)操作简便,容易使用,数据处理能力强。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以边走边获得测量结果坐标或进行坐标放样。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快捷地与计算机、其它测量仪器通信。

  (6)作业人员少,定位速度快,综合效益高。GPS接收机仅需1个人操作,在待测点呆上1~2 s即可获得该点坐标。其他辅助费用少,外业效率高;内业便于利用计算机处理,集成度高,节省人力。

  2.2RTK未来的发展展望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性能好、精度高、应用广的特点,是迄今最好的导航定位系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测绘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建立地图数据库以及满足GIS技术之需要,测绘行业又一次发生重大的技术变革,采用野外信息数据化,借助计算机成图技术,自动生成、绘制各种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或专题图已成为当今成图的发展趋势。

  通过实践工作对RTK的了解对它提出一点设想,在应用中RTK不可能是常年在一个地区长期工作所以每到一个地区需要向有关部门协商获取参数或用RTK重新计算四参数或七参数。但由于很多原因RTK计算的参数不是十分的精确,在测量中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假如GPS在获取大地数据信息是可以直接转换当地的参数并直接传给RTK接收装置将会很大方面改善测量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杨晓明,王德军,时东玉.数字测图(内外业一体化)[D].北京:测绘出版社,2001.

  [2] 蒋 辉,潘庆林,刘三枝.数字化测图技术及应用[D].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 潘正风,杨正尧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D].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 周忠谟,易杰军,周琪.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D].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5] 郭际明,孔祥元.控制测量学[D].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D].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inenkexuelw/18209.html


上一篇:现代科学研究对中药技术有何影响
下一篇:水下机器人概述和发展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