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职业教育论文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11-28   |  所属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职业教育论文发表了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基于职业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为核心,而不是单纯地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在职业教育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实践教学,进而拓展学生的卫生职业知识,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论文,办学理念,岗位竞争

  卫生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的问题,尤其是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竞争力上还需继续探索和实践。促进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一 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高技术、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卫生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面向社会和市场进行自主办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必须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按照“订单式”培养的要求来推动卫生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改革。一方面要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找准定位和目标,强化市场预测,主动配合劳动部门和人事部门,加强与医药卫生行业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实现以“出口”拉动“入口”。此外,卫生职业院校要建立稳定、灵活的就业网络和渠道,加强卫生职业教育和职业中介的交流与联系,实现卫生职业院校与职业中介的一体化发展。

  二 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与卫生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专业体系

  卫生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还要结合社会发展、行业需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特色调整现有的专业结构,设置与卫生职业教育相符的专业体系。同时,专业设置要与用人单位相结合,推进“订单式”培养。如可以在传统的护理、药剂、助产、口腔工艺、医学美容、医学检验等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些与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型专业,如眼视光技术、计划生育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卫生保健等。同时,卫生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该在主专业基础上不断拓展子专业,如护理专业拓展为英语护理、急诊护理、美容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心理护理、综合性护理等,医学检验专业拓展为临床检验方向和卫生检验方向,药剂专业拓展为药品营销方向和医药制剂方向等。

  三 采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医药卫生行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医药卫生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进行订单式的培养,采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学校应该与相关医药卫生单位共同制定和编制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要将实训课堂搬到具体的医药卫生单位中,让学生真实感受职业环境,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岗位竞争力。如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当地医院的住院部,组织学生跟随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的实训教学。以急诊护理为例,学生在实训中要掌握急诊室护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特点,要理解和掌握分诊方法和对常见疾病的初步分诊,了解和掌握休克、创伤、出血、急性中毒等病症的急救护理,要学会观察和护理住院病人等技能。实训结束后,要进行一对一的考核,获取实训成果。此外,卫生职业院校应该加强与当地医疗卫生单位或企业的交流和沟通,利用医疗卫生单位或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方便学生的实训。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四 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开展“对证施教”的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必须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依照卫生职业教育的“双证制”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开展“对证施教”的实践教学。《国际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技能分为专业技能和相关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实践教学的课程调整为全部教学计划的一半以上,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技能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和综合技能教学。同时,把与“职业性”相关的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教学渗透到见习教学、开放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把与“岗位性”相关的综合技能教学渗透到实习教学、技能强化训练中,以此逐步建立“对证施教”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 结束语

  总之,基于就业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设置与卫生职业教育和学生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要建立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我国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医疗卫生事业人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iyejiaoyulw/16476.html


    上一篇:高职教育论文投稿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中国教育学刊 创新教育推进高素质民航运输人才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