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中国教育学刊 创新教育推进高素质民航运输人才的培育

发布时间:2015-12-21   |  所属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教育论文发表饿了创新教育推进高素质民航运输人才的培育,我国民航运输业发展迅速,从事民航职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民航就业率名列前茅,论文探讨了现阶段培养的民航运输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我们应积极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提升民航运输专业人才的综合竞争实力。
 

中国教育学刊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刊,名航教育论文投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航业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根据国际民航执行组织(ATAG)的测算,航空运输对经济的贡献率为GDP的8%。

来自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和民航运输总周转量,累计分别达到2.92亿人、573.2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20%、6.50%。2012年中国民航预计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61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3.2亿人、货邮运输量546万吨。预计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居全球机场第二;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290万吨,居全球机场第三。

二、我国民航运输业发展现状

1.整体市场需求旺盛

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运输仍将以年均13%左右速度快速发展,到2015年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运输飞行总量达到每年1143万架次,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新增机场97个(以2006年为基数),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届时,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能够享受到航空服务,服务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82%。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再新增2600多架飞机,民航总局将超过5000亿资金流向机场建设。目前国际民航平均人机比是100:1,而我国民航业平均人机比是200:1。这意味着,仅以国际民航水平计算,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50至70万人。

2.就业率名列前茅

民航运输类专业以高职高专为主,其中涉及民航运输、空中乘务、航空服务、航空特种车辆维修、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乘务、飞行技术、民航商务、航空通信技术、空中交通管理、飞行制造技术、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专业。

参考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11年度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该报告根据大量详实的调查,通过专业、薪资、职业、地区等不同的专题,综合得出就业率最高的10大专业,民航学以98.2%的平均就业率高居榜首,其中的民航管理、民航运输等热门专业更是连续三年实现100%毕业即就业的成绩。

三、现阶段培养的民航运输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对多家国内机场、航空公司及部分行业管理部门开展调研,总结出用人单位对民航运输专业毕业生的大致评价。优点主要体现在:民航运输专业毕业生较其他专业毕业的学生对民航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于民航企业具有很强的认同感。这两点能够有助于毕业生较快较好的融入到民航企业中去,与企业谋求共同发展。但同时,用人单位也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点(如图1所示)。首先相对于非民航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行业认知优势,但这种优势保持期较短,通常仅为三个月至半年,明显表现出后劲不足;其次学生所掌握的航空运输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有的甚至不连贯,很难从全局的观念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培养学生所使用的部分教材内容未能及时依据行业发展状况进行更新,有的甚至多年不更新,这与民航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学,到了企业却无用武之地;第四,学生缺乏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主动学习新知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有待加强。

四、创新教育推进高素质民航运输人才的培育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从根本上创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民航业的发展,培养的民航运输专业人才需要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注重实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按照这一思路,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培训开发系统,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加学生选修模块,扩展他们的专业知识,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更新,做好修订体系,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使理论与实际尽量同步,甚至可以适当超越,并且增加实践训练。

2.引入“抓安全”的理念来抓教学质量

对于民航运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安全,引入“抓安全”的理念来抓教学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用抓安全的措施来确保教学质量。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相关责任领导与主管校长签订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全员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各单位抓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形成不断督促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良性机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iyejiaoyulw/16692.html


上一篇:职业教育论文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下一篇:职业教育论文心理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