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职业教育论文范文大学生低碳意识与低碳行动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4-07-19   |  所属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第一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理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和地球环境的逐步恶化,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随着2009年年末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理念席卷全球。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其低碳意识和低碳行动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显得更是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论文范文,论文发表网,大学生,低碳意识,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式

  (一)调查对象

  镇江各高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式

  文献查阅法:查阅关于低碳经济的定义,专家观点,以及相关的调查报告等。

  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发放和网络两种渠道在镇江各大高校范围内进行了总共3次的问卷调查。

  总共发放问卷1 362份,收回1 216份,其中有效问卷1 083份,有效回收率89%。数据处理采用Excel等分析软件进行。

  (三)访谈调查法

  在江苏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校内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做简单访谈调查,记录访谈过程。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镇江各高校大学生低碳意识与低碳行动情况进行调查及分析,可以大致了解镇江地区大学生的低碳意识情况;并以此为依据,看出当今中国大学生群体的低碳意识情况,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对于提高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低碳意识和水平会产生很大的帮助,从而推动整个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低碳意识的调查

  1.大学生对低碳概念的了解程度

  在1 083份有效问卷中,有488人觉得自己非常了解何为低碳,有496人表明自己对低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这两部分人占总人数的91%;另外只有99人对低碳概念并不理解,具体可见图1。而从图2中可以看到,当具体被问到何为低碳的时候,有超过93%的人选择了比较完整的答案。结合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对低碳理念的重视和宣传,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低碳概念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低碳”一词在我国大学校园内几乎成为了人尽皆知。

  经过进一步的数据统计,在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217名大四的学生里,有141名表示自己对低碳的概念十分了解,这占据了大四人数的65%,而这一比例随着年级的降低在逐步下降,在参与调查的293名大一的学生里,只有36%的人选择了非常了解。

  对比这些数据我们可发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对低碳理念的了解程度也在逐步上升。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开始在国民教育中宣传低碳理念,把低碳意识的培养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一部分。但反过来说,这些数据也表明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理念有所了解,但真正充分了解低碳概念的学生集中在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中,低年级的大学生对低碳理念的认识情况还不够理想,我国对低碳理念的宣传工作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2.大学生低碳知识的获取途径

  经调查统计,有超过88%的人是通过学校的宣传了解到低碳理念的,而通过亲戚朋友间的传播和媒体宣传获知低碳知识的分别达到了71%和92%;同时,只有23%的人指出自己是通过专业环保机构的途径来了解低碳理念的。

  结合图3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和媒体是学生获得低碳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主动浏览书籍或者网络时,仅有11%的人会经常去注意低碳环保方面的文章或消息,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地通过媒体途径获取低碳知识。因此,学校教育是大学生获取低碳知识最重要的途径,要想培养大学生的低碳意识,注重大学教育中对低碳理念的宣传十分重要。同时,这些数据也反映出一个显著的问题,国家部门或专业环保机构对低碳理念的宣传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一问题还有待改进。

  3.低碳生活对于经济发展和自身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超过87%的人认为低碳生活和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而就低碳生活与大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否相关这一问题,94%的人选择了大学生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如果有“低碳留守世界”的相关活动,883人表示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与自己息息相关,勇于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低碳生活的榜样。专家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说法,而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长远战略,这就需要长期培育,以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为此作为祖国接班人的大学生群体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低碳意识,这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iyejiaoyulw/7771.html


上一篇:高职教育论文发表间性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下一篇:职业教学评职范文建筑装饰专业“双师双导”模式的特色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