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及交通安全

发布时间:2019-05-20   |  所属分类:城市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及交通安全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的相关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及交通安全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人为因素;交通安全

  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员的操作行为和主观意识对汽车运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旦出现疲劳驾驶,就很容易诱发交通事故。从驾驶人员人为因素来看,驾驶人员视力模糊、头脑反应迟钝,无法第一时间对突发情况进行合理判断,很难做出最有利的操作,从而产生交通安全事故。因此,首先分析安全驾驶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影响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1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人均持有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安全成为危及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其中以公路交通为主。2018年,我国万车死亡率达21.4人,同比上升2.9%。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开车玩手机已经成为机动车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人口死亡比例中,道路交通占将近80%。我国大约有6万人死于交通事故,20万人由于交通事故而受伤。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安全驾驶成为当前驾驶人员需要遵守的准则和标准,注意每一个细节,从根本上避免各种交通事故的出现。因此,为降低道路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驾驶人员的安全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防止出现各种危险和不安全驾驶行为。

  2导致汽车驾驶员不安全驾驶的人为因素

  受到自身不良因素的影响,驾驶人员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从而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面主要针对导致汽车驾驶员不安全驾驶的人为因素展开论述。第一,出现带有攻击性的驾驶行为,就是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故意做出具有伤害性的行为,损人不利已,比如在驾驶过程中,故意变道、超速,随意开启远光灯,甚至在极端情况出现驾驶暴力行为,以上都是通过汽车驾驶危他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行为。这种带有攻击性的驾驶行为成为威胁道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已经不亚于酒驾的危害。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文化程度低、有过犯罪前科以及有饮酒习惯等的驾驶员,经常出现攻击性驾驶的问题。另外,根据相关调查的数据,35周岁以下、学历和收入比较低的单身女性,也可能会出现攻击性的驾驶行为。从实际道路安全事故调查的情况,除了驾驶人员的个人因素意外,还会受到驾驶人员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第二,事故倾向性的因素。事故倾向性就是由于驾驶人员性格的原因,与其他人员发生冲突。根据之前的研究,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也就是有这种倾向的人,在之前就很容易与其他人发生冲突。但是有的学者和专家认为,这仅仅是一个短暂的行为,随时会出现问题,增加了交通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因此,交通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人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排除他们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从而保证他们安全驾驶。第三,从驾驶人员性格来看,冲动和脾气暴躁的人在驾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而在平时生活中待人确比较宽容的人,在驾驶过程中,心态比较平和,驾驶比较平稳。根据心理学家的分类,人的性格主要分为内向型、外向型以及标准型三种人格,不同性格类型的人驾驶风格不同,比如内向型人驾驶习惯比较谨慎,驾驶速度比较慢。但是遇到突发情况时,反应速度也是比较慢。外向型的人在驾驶过程中,车速比较快,在遇到突发事件以后,反应也是比较快。标准型性格的人处在以上两种性格的人中间。根据研究表明,由于交通而服刑人员的交通肇事量是普通驾驶人员的三倍以上,由于交通肇事导致死亡的概率是其20倍。因此,驾驶人员的性格对驾驶行为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第四,出现疲劳驾驶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疲劳驾驶经常导致交通安全事故,主要由于驾驶人员过度疲劳,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能够提前预知突发情况时,自我感觉下降,或者没有针对危险情况,及时做出合理反应。主要由于身体疲劳,导致驾驶人员大脑反应过慢,无法保证车辆正常行驶。疲劳驾驶会增加驾驶的安全隐患,随时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作为驾驶人员要坚决避免疲劳驾驶。第五,视力原因。良好的视线是保证驾驶人员正常驾驶的前提条件。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员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信息,因此,这对驾驶人员听觉和视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为视力不佳的人员,要进行一定的视力矫正,达到驾驶人实际驾驶的标准。为了提升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驾驶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能够根据实际驾驶情况,对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预判,防止出现追尾、剐蹭或者碰撞等事故。另外,虽然当前道路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但是在夜间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员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能麻痹大意,防止由于自身疏忽出现交通事故。

  3防止驾驶人员出现安全事故的方法

  为了防止驾驶人员出现各种不安全驾驶人员,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从而提升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第一,严格把控好驾驶人员的入门。在驾驶人员培训和教育过程中,道路交通和管理部门和驾校要加强对驾驶人员的考核,增加事故倾向性的指标,保证驾驶人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重视安全驾驶,避免出现各种不安全行为。在驾驶人员拿到驾照上路以后,管理部门要对驾驶人员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事故率比较高的驾驶人员,要进行重点的监管,加强对他们心理方面的引导,不断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防止出现各种不规范的驾驶行为。因此,在进行驾驶人员考核过程中,考核单位要分析驾驶人员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不断录取优秀的员工,为以后安全驾驶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第二,建立完善的事故档案。为了做好驾驶员的安全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事故档案,记录下每一起交通事故、出现事故的原因以及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对经常出现安全事故的驾驶人员进行全面的监测,在日常驾驶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和提醒,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分析经常出现事故的原因,然后及时解决遇到的安全事故。在进行出现交通事故驾驶人员教育过程中,交通安全教育部门要聘请专家进行专门的知识讲座,通过典型事故,提升他们的安全思想意识,对屡教不改的驾驶人员,要做好相应的惩罚。第三,提升驾驶人员自我安全意识。作为驾驶人员,在拿到驾照,驾驶汽车上路以后,需要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行驶,不断积累驾驶经验,保证规范驾驶。在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员要保持注意力,合理判断驾驶速度,防止出现追尾、剐蹭以及失控行为,不仅会损害自身,而且会危害到其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驾驶人员要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认真总结驾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饮酒或者吃了犯困的药物以后,不能驾车上路。第四,避免疲劳驾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驾驶疲劳是肇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感知疲劳占总体事故的52%,信息处理疲劳为38%,肌肉疲劳为10%。为了降低疲劳驾驶的风险,驾驶人员要在驾驶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必要的休息,防止出现连续驾驶。同时,驾驶人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不足或者睡眠时间不当都会引起驾驶人员的驾驶疲劳,增加驾驶安全危险系数。这就要求驾驶人员自举遵守相关交通法则的规则,不能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个小时,要注意驾驶过程的休息,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交通事故,驾驶人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变道、加速、停车等,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作为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道路环境,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有效的交通法规,让驾驶人员能够安全正常行驶,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贺习峰.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5):105-106.

  [2]于爱国.浅谈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时代汽车,2017(12):31+33.

  [3]张保国.浅谈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05):115-116.

  [4]王延忠.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事故[J].青海交通科技,2007(01):58-60.

  [5]李昌吉.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疾病控制杂志,2004(06):576-578.

  作者:李清超 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anlilw/20257.html


    上一篇:交通信息提取方法
    下一篇:地方城市的景观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