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城市拥堵——重庆的思考与建议(3)
2、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强度
严格控制解放碑、江北、沙坪坝、南坪、杨家坪中心区的开发强度,总体建设量不再增加。新区规划总容积率不超过1。
3、加强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协调发展
开展轨道站点周边交通配套设施的衔接规划,实现轨道车站的交通一体化布局,在轨道线网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启动轨道车站周边的公交接驳规划,调整优化轨道交通线路和公交停车港。结合周边用地布局多设轨道车站出入口以吸引客流。在保证总的建筑量规模不变的前提下,优化轨道车站周边用地布局,适当提高站点周边500米半径范围内的容积率,降低外围发展区的容积率,提高轨道车站直接服务的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将公建和居住向轨道车站集中。提高轨道车站周边支路网密度,减少步行迂回距离,提高片区的可达性。
4、提高公交服务覆盖率,实施公交\"门到门\"服务
在规划建设站点时,控制公交车站间距范围为300~500米,减少步行距离,让公交车进社区,实现公交门到门服务,缩短到站步行距离,实现建成区所有居民出门400米范围内均能找到公交车站。公交线路布设深入次干路与支路,提高公交线网密度,让公交线网覆盖主城80%的支路。
3.2 建设措施
1、加快轨道建设力度
在2015年建成200千米轨道交通初步网络,组团与组团之间实现轨道交通的快速联系,缓解现状跨江桥位和穿山隧道的交通压力。2020年建成450千米的轨道交通基本线网,线网覆盖整个主城区主要的客流走廊。将轨道占全方式分担率提高到25%,机动化分担率提高到40%,结合国家干线铁路建设,利用其富余运能,开通运营\"一环六射\"市郊铁路。
2、完善城市骨干路网,五年内全面建成快速路系统
骨干路网是城市道路网系统的大动脉,为维持城市道路交通的高效运转,需进一步建设城市骨干路网,保障大动脉系统的畅通无阻。在\"十二五\"期间应基本全面建成主城的快速路系统,届时在路网的流量分配上将更加均衡、合理,现有的部分堵点将得到较大缓解。
3、加强对外通道建设,严格保持内环及其射线的快速路功能
为强力保障中心城区进出交通的通畅,并有效分流过境交通,避免加重中心城区交通负担,需加强对外通道的建设,严格控制内环快速路及其射线的沿线开口,保持其快速路功能,成为主城区道路交通的大屏障和大通道。
4、加快中心城区主要干道路段及交叉口改善
加快中心城区主要干道的渠化改善工作,在由于人车冲突影响道路运行的路段,必须采取新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或者采用护栏分隔等措施消除路段人车冲突;保证主干路隔离设施设置率达到90%以上。完善所有转盘交叉口的改造及渠化平面交叉口,保证中心城区干道交叉口渠化率达到90%以上,信号灯规范设置率达到95%。对于已经进行了交通渠化或提高本身通行能力也难以解决拥堵的道路节点,尽快开展立体交叉改造或通过新建平行道路进行分流来缓解拥堵。优化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调整优化主要干道沿线公交线路及停靠站、沿线单位出入口位置。
3.3 管理措施
1、围绕轨道一、二、三、六号线开展公共交通优化整合,充分发挥轨道主力作用
一是删减与轨道线路重复度高的公交线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在轨道覆盖率较低的内环周边以及内环以外地区,围绕轨道车站和居住地增加轨道车站接驳公交线路,增大轨道辐射范围,提高轨道客运量;三是统一公交和轨道结算系统(象香港的八达通),并降低公交和轨道以及轨道和轨道之间换乘成本;四是全力提高轨道车站的可达性,增加轨道进出通道数量,并尽量与周边公共建筑连通,最好形成连续的地下或高架通廊系统;五是提高轨道车站的换乘便捷性,在轨道车站周边建设公交停车港、出租车等候站等换乘设施,在内环以外的车站设置小汽车停车位,在周边地势平坦的大学城、大竹林等地的轨道车站设置自行车换乘设施和辐射状自行车道。
2、确保公交路权优先
在公交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设置各类公交专用道,在信号交叉口设置公交车优先通行信号灯,在公交港湾站出口设置社会车辆让行标志确保公交优先。通过各种实际管理措施提升公交车运营速度,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交出行。
3、深化公交体制改革,加大对公交财政补助,降低公交票价
明确公交服务的公益性,降低公交与轨道票价,建议公交票价调整为0.5~1元,轨道票价最高3元。政府为市民购买公交服务并负责对服务的质量监督,出台完整的公交服务质量考核标准,严格控制公交线路的增减与延长,企业在政府和公众的监督下为市民提供优质公交服务。
4、大力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
建设重庆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加大智能交通系统投入,完善各类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在主城主要的快速路(含内环)、主干路、桥梁、隧道处增设可变信息板,建设主城的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交通拥堵、交通事件信息实时发布,引导驾驶员路径选择,避开拥堵区,加速拥堵消散。
5、加大交通秩序管理力度
整顿交通秩序,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对违章驾驶、闯红灯、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影响交通正常运行的行为予以严惩,加大行人在交通安全事故中的责任追究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改善由于交通秩序混乱造成的拥堵,保证居民对主城区交通监察力度、民警执法执纪满意度能够达到85%以上。提高交通管制快速反应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3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