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无锡城市转型视角下的宜居城建设(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宜居城的建设直接受制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城市环境容量超载,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质量不稳定,是无锡建设宜居城最明显的\"短板\"。温家宝总理在提出无锡要建设\"四城\"时,把生态城列在了第一位,可以说没有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环境质量的稳定好转,就无法建成宜居城市。由于城市环境环境污染包括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多种形式,具有复合污染的特点,对这些复合污染的治理及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已经不是单一的化学修复、物理修复以及生物修复可以解决了的,必须实施系统性的生态修复,才能逐步治理好城市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不仅要截污治水,控制烟尘,建设生态绿化工程,更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系统性强、难度大,绝非朝夕可成。按照我市建设太湖保护区的规划,要将一级保护区建成绿色生态功能区至少要8-10年时间,可见城市生态修复的艰难。此外,城市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涉及的空间范围往往是区域性的,水污染的治理必须区域联动才能见效,而行政区划的分割及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缺失,使得生态环境修复的区域内合作难以同频共振。如何建立水环境治理的区域联动机制,成为无锡城市生态修复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3、宜居城的建设直接受制于城市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复合型人工系统,包含有环境、经济、社会多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的组织与自组织又是同时进行的。宜居城的建设,必须要根据城市系统的发展规律,既要优化各个子系统的运行,又要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这就要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相互呼应,统筹推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多类型的社会群体,如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城市经济系统运行效率的同时,通过城市治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同步调适好城市的环境系统、社会系统,实现城市整个系统的健康有序运行,是对政府能否成功调控城市现代化建设、科学引导城市化发展的重大考验。

三、无锡建设宜居城的自我超越

建设宜居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创先争优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国际化下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现实需求。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信息部发布的全球城市宜居度调查结果,作为考察相关城市国际商务环境,进行跨国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区域经济社会竞相发展的新时期,无锡应瞄准\"幸福无锡\"建设的目标,加快城市的转型发展,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的新跨越。

1、以城市产业转型为先导,夯实宜居城市的基础。城市产业转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抢占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理性选择。对于产业结构偏重偏低、资源约束矛盾凸显的无锡来说,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是无锡建设宜居城市的首要任务。在无锡城市产业转型上,要以传统制造业整合和新兴产业培育为基点,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制造业的整合,不是对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对外转移,也不完全是通过高新技术对加工制造环节进行改造强化,而是按照\"6+1\"的产业链高效整合原则,在对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硬环节进行剥离或技术改造的同时,统筹整合好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六大软环节,进而在产业分工中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新兴产业的培育,必须准确把握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突出抓好一、两个主导产业的培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能贪多求洋而将有限的发展资源分散。不论是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整合,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在城市产业转型中的角色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是产业转型的微观主体,政府在推进产业转型时应通过制定配套的产业发展政策、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引导企业对产业链进行高效整合,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2、以城市生态修复为核心,塑造宜居城市的形象。城市生态环境因其具有外部性特点,在城市发展中最容易受到侵犯。而城市生态环境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条件,在生态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城市就会衰退乃至消失。在城市环境复合污染的侵袭下,失衡的城市生态系统已不能通过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进行功能恢复,只有通过系统性的生态修复,才能使城市生态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并维持自然生产力。由于无锡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焦点,在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上必须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带动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鉴于水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治理十分复杂,并且容易反复,必须要采取创新的举措,通过长期性、大力度的治理,才有可能使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无锡在水环境治理上,可借鉴莱茵河流域治理的经验,在水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博弈中,通过制度设计来平衡社会各方主体利益,推动建立小流域治理合作机制,在国内率先探索出一条根治水环境污染的新路。

3、以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打造宜居城市的亮点。宜居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涵丰富,并且始终处于动态运行之中。建设宜居城市,必须在推进城市经济、环境、社会等子系统内部优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经济调控职能,谋求城市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运行。为此,政府在推进城市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应以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对城市各子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实现城市\"生产发展、生态优良、生活方便、就业充分、社会稳定\"的一体化。宜居城市的创建没有权威组织考核认定,创建宜居城市将是政府引导下的城市自觉行为。近年我市在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开始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十大工程(富民工程、保障工程、素质工程、健康工程、安居工程、畅通工程、放心工程、环境工程、诚信工程、安民工程),这些工作与宜居城市的建设都直接相关,完全可以以创建宜居城市为平台进行统一整合,更好地彰显建设宜居无锡的城市发展主题。宜居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次自我超越,有目标、有组织的创建活动,将为宜居无锡的建设增添新的动力,推进无锡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创先争优的征程上实现转型发展的新跨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416.html


上一篇:基于建筑前期的建筑规划问题分析研究
下一篇:城市边缘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特色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