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住宅区生态化景观设计探究之建筑设计论文(3)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关键词:住宅区,可持续,资源循环,生态景观

1 住宅区生态设计的概念

生态学家瑞恩(SimVanderRyn)和考恩(Cowan)1996年提出生态设计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剥夺利用,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住宅区生态环境是指住宅区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由绿地、道路和建筑构成,它们构成住区景观的基质;集中绿地和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与住宅组团结构功能形态不同,它们形成住区板块;廊道分为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自然廊道包括植被带和穿越社区的河道等自然构成的廊道,联系被分隔的板块,为其中的生物提供联系渠道;人工廊道主要是联系各部分的道路。在规划过程中以生态学为基础,设计、组织住宅区内外空间的资源和能源,尽可能地达到小区内外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从而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2 住宅区生态设计原则

2.1 保护、减量原则

加大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一般情况不得使用。加大自然景观元素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如自然的生态湿地和湖泊、本土的乡村习俗文化等。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提高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对非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土地、化石燃料等。建设应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提高住区绿化面积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573.html


上一篇: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
下一篇:对城市发展中文化策略的思考